• 索 引 号:QZ09005-0101-2021-00033
    • 备注/文号:无
    • 发布机构:安溪县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12-27
    2022年安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12-27 19:02
     政府工作报告

    ——202112月24日在安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永 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运行稳中有进、稳步提质,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这五年,苦干实干拼出综合实力的新跃升。2021年,全县完成GDP859亿元(预计数,下同)工业增加值359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31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亿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7.9%8.5%8.4%6.1%6.2%;其中,GDP连续跨过3个百亿大关。五年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080个、完成投资1841亿元,新招引项目798个、总投资2337亿元,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兴泉铁路安溪段、综合立体大交通(大三环)等战略性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第57位、投资潜力第18位、绿色发展第52位、科技创新第75位,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凸显主力军作用

    这五年,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三次产业比重由9.254.536.3调整优化为6.75241.3。全县规上工业企业278家、产值突破1200亿元,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5位。年度R&D经费投入总额提高至7.7亿元,年均增长29%;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培育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9家、产业龙头企业8家,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86中科三净、中科三安等7家企业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闽光钢铁荣获市政府质量奖“一区九园”建设加快推进,不断扩大集聚效应,光电、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藤铁家居工艺产业行业产值达230亿元,获评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金融业快速发展,安溪农商银行成功改制,全县辖内银行业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20亿元、630亿元,总量五年翻番。持续开展主题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9%大力发展文旅新经济,A级景区增至7;建制村物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淘宝镇增至10个、淘宝村增至54位列淘宝村全国百强县第33位,全县网络零售额达240亿元,年均增长68.63%位列农产品电商百强县2位。

    这五年,精耕细耘提升现代茶业的新内涵。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引领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两留”“两减”“三禁”“一回归”茶业基础提升工程。评选“十佳茶园”和首批12座名茶山。成功举办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示范带动技艺传承、人才培育。数字茶业云平台和数字地标监管平台投入运营,加快世界茶贸指数研究中心建设。云岭茶庄园建成运营,扶持24“茶香民宿”规范化建设,茶旅融合效应凸显。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特色名优品种加速发展。深化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合作,开展矩阵式宣;发行全国首张茶叶邮票,安溪铁观音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获评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全国茶叶全产业链典型县、智慧茶业样板县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茶工作组落户安溪。全县涉茶总产值增至280亿元,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1428.46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这五年,全域统筹打造城乡融合的新样板。坚持县域一体、融合发展,城区面积拓展至4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50万,城镇化率提升至51%。实施一中南校门、沼涛实小、解放路西侧等6个片区更新改造以及东岳小区等3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影剧院、绿道北线、龙湖山公园、大龙湖大型音乐喷泉等一批城市配套设施落地成景,双安浦口大桥、三安大桥、同德大桥、石狮岩隧道左洞、参岭隧道等城市通道建成通车,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深化乡镇协同发展,湖头、城厢、龙门、凤城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参内、长卿撤乡设镇,蓝田、龙涓等11个乡镇启动镇区改造。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一叶五金四银”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培育“三品一标”产品48个,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培育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2个、试点村30个,创建市级示范线6条;完成全域旱厕、危废旧空心房整治,启动1.2万栋裸房整治,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常态化开展乡村人才培训。科技特派员实现乡镇及一二三产全覆盖。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河(湖)长制、林长制联动发力,整治河道227公里,造林绿化12.3万亩,森林覆盖率65.77%,治理水土流失61万亩,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完成官桥-龙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沙厦高速建成通车,国省道“白改黑”60公里农村公路提级改造703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这五年,共建共享收获民生福祉的新成色。深化民生补短板四大行动XIN”行动计划,办成为民办实事项目107个,财政民生支出274.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1%。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完成教育重点项目47个,新建校舍50.1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6.05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增至96.81%13所完中校获省级达标高中确认,通过教育“两项督导”省级评估,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完成卫生重点项目19个,新增病床位2148张;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县医院、中医院两个总院带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共享药房”成为全国医改工作先进典型。县福利中心二期建成投用,转型升级乡镇敬老院4,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390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320套;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660元;新增城镇就业311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57人;创新残疾人托养模式,获评全国县域残疾人服务样本县。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成为全国首个冶铁手工业世界遗产;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增至1231点,高甲戏《李光地》荣获全省戏剧会演一等奖;建成国家级攀岩训练基地,新建镇村文体广场105个、健身工程272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治理缅北涉赌诈违法犯罪等行动。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建成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深化文明创建,推进移风易俗荣膺省级文明县城“三连冠”。成功举办第十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高质量完成“四经普”“七人普”“七五”普法。同时,军民融合、支前双拥、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粮食安全、防灾减灾、食药监管、科普、气象、档案及工青妇、社会团体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五年,提速提效开拓深化改革的新路子。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位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第89位。县级部门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窗口,民生高频事项入驻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第二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审批官”制度、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推动“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总时限压缩比达91.04%“一网通办”事项达1725个,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窗通办、一日办结”和企业用地“三证合办”;市场主体超11万户,比2016增长214%全省首创山长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机制。改革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37家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城建、茶都、文旅三大集团组建工作正式启动。安溪铁观音集团重整案入选全国法院十大破产典型案例。深化对台文化、经贸、人才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清水岩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顺利完成县乡机构改革。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议》,与全县人民一道积极投身“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3件、政协提案56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集中开展“提士气、抓落实、见成效”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市绩效评估优秀单位,效能督查经验入选全国实践案例。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完成GDP增长11%等一揽子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攻项目、强后劲。深入实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前期工作规范提升年活动,组建重点项目推进办和综合施策工作组,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开展5轮集中开竣工活动,年度49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有序推进,先行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安置区工程加快推进;兴泉铁路安溪段通过静态验收、通车在即;大三环省道S217联四线)雅兴至东坑段、东三环罗内段、高速安溪出口路网等工程扎实推进。编制招商“三张图”,招商选资数字化平台上线服务,开展上门招商、精准招商,引进中科曙光、国光泵浦激光器等项目150个,总投资85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20个,超亿元项目100个,发展后劲有力接续。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促转型、育动能。制定出台“留安过大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外资稳外贸等优惠措施,深化“政策敲门”行动,累计兑现各类扶企资金3亿元、减免税费5.97亿元,为564家企业新增贷款61.2亿元,帮助144家企业争取省纾困专项资金贷款5.39亿元,政企携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深入推进工业增产增效行动,49个县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9.45亿元。全面推行链长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八大产业链层次和能级提升。“一区九园”专业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溪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省级开发区第五位,推进安溪芯园标准化试点建设;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加速链条集聚、数据汇聚,建成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将于近期发射,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开展茶乡百商千万礼”、秋季“茶乡购”等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4.5亿元。与新华社、中茶院联合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安溪铁观音、黄金桂等优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因学研究;建设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推行茶叶气候品质“身份证”;茶叶质价齐升,市场进一步回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落户安溪,开展藤铁工艺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码雅文化园、藤云工艺园、云鹤电商园建设顺利推进,不断架高产业发展平台。

    一年来,我们慎终如始防风险、守底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输入性疫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按照“快、严、实、细”要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高效推进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各项处置措施,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打赢疫情歼灭战,牢牢守住“不扩散、不外溢”底线;建立健全平急结合机制,全力推进方舱隔离点、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建设,开展多场景实战演练,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等专项行动,培育标杆示范企业18。深化政银企对接,培育首贷户210家,帮助12家(次)企业解决过桥资金1.63亿元;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担保金额超5亿元;全县辖内不良贷款率0.38%,居全市最低水平。万城壹号(清溪新城)全面复工并对外销售,成为全省首个重整成功的烂尾楼项目;天将御园(凤山家园)顺利启动续建。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办实事、惠民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2个。在全市率先出台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和监管措施,助推“双减”政策高效落地;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开展专家咨询调研,指导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县域胸痛中心心电服务村村通项目,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启动城区共享电动车系统建设,首期185个站点1000辆电动车投入使用。推动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审批确认权限委托下放至乡镇,提高社会救助时效。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返贫致贫风险排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形成有效衔接。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矢志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部队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新安溪人”,向关心支持安溪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蕴含艰辛,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舵稳行自远。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引领“安溪号”这艘大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山高人为峰。发扬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战胜前进道路上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争先立潮头。爱拼敢赢、不甘人后、敢为人先,是从增量骨干、生力军到主力军转变提升的硬核支撑。枝叶总关情。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事挂在心头,件件落到实处,是政府工作的最大底气。功成必有我。干部群众人人当主角、事事共担当,同心同德,接续奋斗,是跑赢发展接力赛的不竭动力。

    思危方能居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改革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集群度、竞争力有待提高;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新一届政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五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蝶变跃升、争先晋位的关键突破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今后五年“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三个定位”总体发展思路,并将重点围绕“五个打造”全方位发力,为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担当实干,不断开创安溪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局面。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驰而不息、勇当主力,奋力推动新时代“四个安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主要奋斗目标是:在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至2026年全县GDP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重要任务是:

    聚焦更高质量发展,让“实力安溪”成为催人奋进的集结号。抢抓“一带一路”RCEP等机遇,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抬升量级,优化增量积累,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至2026年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5家企业纳税超亿元、83家企业纳税超千万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前50位,争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立足“闽南金三角”区位优势,推动与“厦漳泉三龙”五市人流、物流、商业流的深度对接协作,打造闽西南协同发展试验区。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聚焦更高颜值茶乡,让“大美安溪”成为引人瞩目的风景线。“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为统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城龙桥同城化发展,打造“大三环核心经济圈”;推动湖头副中心加快拓展架构、完善配套、提升承载力;其他乡镇按照功能组团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镇区功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勇当城乡一体化发展排头兵。至2026年城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人口超60万,城镇化率达58%。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聚焦更高品质生活,让“幸福安溪”成为暖人心扉的新家园。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新增财力更多用于民生,全力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普惠化水平,至2026年新增学位5万个、病床位1300张、养老床位1600张,实现公共服务从“县城强”到“县域强”的转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一批具有安溪地域特色、展示安溪人文精神的精品力作,实现从“基本满足”到“追求更好”的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调高、扩中、提低“三轮驱动”,深化“四类群体增收计划”,推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当好促进共同富裕模范生。

    聚焦更高效能治理,让“善治安溪”成为令人向往的活力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三治融合”“三社联动”,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实现基层善治。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打造生机勃发的创新创业热土。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机制防,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扫黑除恶、打击电信诈骗长效常治机制,纵深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安溪建设;增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水平,打造更具亲和力的县域善治典范。

    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筑牢接续超越的发展基础

    经济发展快,全靠项目带。我们将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以高质量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下好项目策划“先手棋”。通盘考虑、系统谋划产业和项目布局,提升项目策划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紧盯地方政府债券、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等各级政策走向和投资热点,找准功能、定位和方向,重点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精准策划储备20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强链”、基础设施“成网”、民生事业“暖心”。

    打好项目招引“组合拳”。把招商链建在产业链上,聚焦光电、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健康卫品等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用好招商选资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发挥招商引智专家顾问组、招商联络处等作用,组织专班人员、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定位、定向、定点精准招商,确保全年招商选资400亿元以上。强化刚性约束,健全履约考核机制,促进招商资工作出成果、见成效。

    做好项目落地“强保障”。延续常态化集中开竣工、成建制作战、台账式管理、责任制包干等做法,创新开展观摩测评活动,建立“信息沟通共享、全程并联代办、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审批提速三项制度,健全分片区责任捆绑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审批、征迁、资金等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70%40%以上。集中清理闲置土地、低效用地700亩,为项目落地腾挪空间。加快项目梯度转化,确保完成513个重点项目451亿元投资任务,力争进入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前十名

    二、坚持以实体为根基,构建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产业兴则县域兴。我们将以深化实施链长制为引领,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迭代更新、潜能充足、支撑长远的现代产业发展梯队。

    加快传统动能蝶变升级。深入推进“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推动闽光钢铁产能置换等55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2.78亿元;鼓励企业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通过“制造+互联网”、机器换工等改造路径,分类分步推动建材冶炼、电源电器、纺织服装、包装印刷等传统动能改造。培育省级产业龙头企业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引进迪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搭建藤铁家居工艺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藤铁家居工艺产品研发力度;推动行业分工协作,支持建设产品配件中心;坚持内外并举,借助电商赋能、展览展销等手段不断拓展国内市场,推动海外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抢占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市场,力争藤铁家居工艺产业行业产值达260亿元

    力促新兴板块成型起势。加快推进晶安光电蓝宝石衬底技改、天电光电红外光耦研发及产业化、华岭蓝宝石、海佳LED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巩固衬底、封装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力争引进盈光科技等新型显示、特种照明领域产业项目5个以上,延伸拉长光电产业链条。充分承接“数字福建”建设红利,推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福建站及国际空间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中科曙光泉州先进计算中心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紧扣“两中心、三链条”,引育龙头企业或链上协作企业12家以上;深化政务数据、工业数据整合汇集、分析应用,持续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质效。紧盯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新型应用领域,力促合林立业新能源、松兴智能制造等8个项目落地建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卫品产业园建设,做大健康卫品产业。启动经兜新能源核心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新引进优耐特斯氢能汽车核心部件等龙头项目。围绕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加快集聚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提优增效。推进主辅分离,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力促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育幼、康养、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升级。实施更大规模的消费政策,围绕重大节点组织促消费主题活动50场以上;着力培育县域“消费圈”,做强做优万达、财富中心等特色商圈,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人气消费热点,全力促进消费提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主动融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东方大港·宋元中国海丝演艺文化园、青阳冶铁世遗考古公园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龙门空天、影视等主题特色研学文旅项目建设,整合魁斗、金谷等地红色资源,加大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及推介,壮大文旅经济发展动能。

    实施产业园区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安溪芯园建设,实现统一规建、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配套、统一服务,为入驻项目、初创企业提供便利优惠的发展环境;推动SHOW天地等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型、新兴型产业社区、创新街区,全面提升城市和产业的“年轻力”;稳步推进同美工业区等低产低效园区改造提升;全面整合提升“一区九园”基础配套,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

    三、坚持以提质为主题,培育“三茶统筹”的产业样板

    茶业是安溪最大的民生产业,是安溪人的“钱袋子”,也是安溪干部群众的必修课。我们将坚持“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进一步贯通产销、融合茶旅,全方位提升现代茶业发展水平。

    扩大茶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系统总结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丰富内涵,全力推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高端品牌专业策划,常态化开展“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品牌推广。依托“国际茶日”“开茶节”、茶王赛等茶事活动,融入茶艺茶舞、品茗斗茶、制茶体验,创编大型茶文化音乐舞台剧,打造茶文化特色旅游品牌。邀请主流媒体、文艺开展茶文化采风活动,整合“报、台、网、端、微、抖”等资源,建立茶产业资讯发布平台,全力提升全媒体宣传质效。持续推进茶业万人培训工程,营造“人人学茶、人人懂茶、人人讲茶、人人爱茶”的浓厚氛围。

    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立体提升茶山生态6万亩,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5万亩,绿色食品茶叶认证达到3.5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化制茶工艺匠心回归工程,健全技艺传承发展、人才梯次培养等机制。加快茶业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推进禅心缘基底茶、添寿福地功能性茶产品等项目建设,力争在新式茶饮、茶日用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各地安溪商协会与央企、大型国企密切合作,深度对接“风向标”茶叶市场;鼓励龙头茶企、合作社创新拓展大众茶馆、茶楼等传统线下销售渠道,规范建设新型线上销售体系,实现营销模式多元化。推动乌龙集镇茶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运营,支持云岭、国心绿谷等茶庄园提升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打造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促进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支持特色名优品种创牌拓市。力争全县涉茶总产值增至320亿元。

    提升茶科技创造力。深化与中科院、中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院校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建设,推进世界茶贸指数研究,探索产地仓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系统建设,用好数字茶业云平台、数字地标监管平台、福茶网安溪运营分中心等载体,加快茶业全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数字茶业”升级版。推动茶机械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修订工作。

    四、坚持以统筹为路径,推进融合发展的城乡格局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发展趋势,更是安溪人民的殷切企盼。我们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紧扣“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加强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建设大美茶乡。

    建设更加宜居的品质城区。全面推进大三环建设,推动西三环前期工作,启动南三环建设,加快省道S217联四线)雅兴至东坑段、高速安溪出口路网铁观音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建设进度,东三环建成通车,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撑大城区骨架;启动国道G355城区过境线(城厢至官桥段)论证,推进南翼新城环西路规划建设,加速城龙桥一体化进程。全力推进解放路西侧、城东中心等片区改造,新改造33个老旧小区,推进南翼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炭坑内、中寮等片区建设;推动雁塔大桥片区前期工作。加快大白濑参内、官桥移民安置区建设。实施大同路、民主路等城区道路“白改黑”大龙湖精品步道项目,推进餐厨垃圾、大件(园林)垃圾处理站等市政工程建设,新建2个立体停车场、2个农贸市场、5个口袋公园。深化“大城管”工作机制,加强智慧城管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城市内涝等问题,推进垃圾分类,用精细管理传递城市温度。开展城市重要门户综合整治,推进清溪新城、凤山家园项目续建和茶叶包装城重整工作,加快岩岭文化公园等景观廊道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巩固拓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

    构建更具特色的城镇集群。推进湖头历史文化名镇工程建设,持续增强经济、行政、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功能,加快打造城市“副中心”。推进长卿、蓝田等镇区改造,进一步盘活土地、对接资源,拓展镇域新兴产业培育新空间;加快藤云工艺园和云鹤电商园建设,辐射带动尚卿、蓬莱、魁斗、金谷等乡镇文创电商发展;推进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县道X340剑斗新镇区路段、兴儒坪大桥、东阳大桥及连接线等工程建设,加快剑斗、白濑、湖上新集镇建设,策划打造云中山、晋江源等特色旅游品牌。完成龙涓、尚卿和蓝田撤乡设镇。推进省道S312祥华至福田公路(二期)前期工作,力争国道G358虎邱至龙涓公路开工建设,加强内外安溪联动,促进生产生活要素全域流通。

    推动更高层级的乡村振兴。从共同富裕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三年行动,加快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30个试点村和6条市级示范线建设,支持城厢、湖头、祥华开展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推动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成4031栋裸房整治,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工程50公里以上、村道安保工程100公里以上。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扶持“一叶五金四银”等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点20家,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认真抓好市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加强耕地保护;出台设施农用地管理规定,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公共建筑审批管理。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探索“跨村联建”“村企联营”等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纵深推进集体“三资”清理,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加强文化遗产规划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实施古厝、古桥、古渡、古道等专项保护行动,推进传统村落改善提升及活化利用,传承历史文脉,留住美丽乡愁。

    五、坚持以普惠为导向,书写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让群众更满意、让人民更幸福,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和孜孜追求。我们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尽力而为满足多元需求,不断提高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

    办好优质教育应民盼深入开展思政教育、诚信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多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动教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教育情怀弘扬实践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教育,营造全民兴教、全校乐教的浓厚氛围。树立质量导向,启动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引导学校、教师开展教育质量大比拼;加大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力度,科学合理保障教师待遇;试行校长公开招聘制,试点引进校长教师团队;深入实施“培青工“领航人才”计划,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发展布局,推动竞争共赢,动态扶持2所标杆高中、5所标杆初中;扎实推进一批校际结对帮扶、委托管理项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校,切实发挥服务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特殊作用;建立县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镇村切实履行全面支持、全面服务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实施建安幼儿园等9个中小学幼儿园扩容项目,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支持40所农村学校运动场、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推进中高考考点供电安全保障改造提升。大力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办学改革。

    筑牢健康屏障护民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慢病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推进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县中医院城东院区等14个项目规划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两个总院建设,设立5个次中心;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互通共享;持县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鼓励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打造特色专科;加强医技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引进病理学、血液病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健全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流动机制,提升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全面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

    强化社会服务暖民心。推进龙门等乡镇敬老院建设,推动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服务提质升级,构建9073养老体系。支持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能力提升。完成殡仪馆综合服务功能区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体阵地,加快推进戏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规划建设。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关爱服务出台缓解育儿压力、满足生育意愿配套措施。全面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厚植生态优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推进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以上。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晋江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河道治理25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30,确保主要流域水质优于Ⅲ类标准。深入推进林长制,植树造林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8万亩,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业态,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路径力争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初步验收。

    创新基层治理保民安。健全智能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行为。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80%以上企事业单位完成标准化提升,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完善信访联席和调解工作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引导社工、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民兵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健全完善新时期国防动员体系。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军民融合。

    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激发先行先试的创新活力

    安溪依靠改革创新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改革创新走向未来。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超越。

    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洼地。持续深化“局长走流程”活动,推行事项清单化、材料电子化、审批智能化、流程标准化;加强“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泉城通办”;加强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第二中心建成运行,打造覆盖全域的政务服务体系。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完善振安融资担保公司市场化运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打造动能充沛的创新高地。推动建立大园区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R&D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组建高企辅导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开展精准服务,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组建技术联盟,促进企业与中科系、军工系等大院大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入库企业250家以上。深化“港湾计划”“溪引行动”,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精准引才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

    打造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融入“双循环”,引导更多企业“触网入云”,发力线上经济;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力促大安高速开工建设,加快安翔高速泉州中心市区至龙门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动昌厦高铁、兴泉铁路厦门支线规划,畅通对外开放合作通道;以湖里园、思明园为依托,深度融入厦漳泉协同协作,打造闽西南区域重要节点。深化安台合作,融入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引进更多台湾优质产业项目和资本;推动旺旺食品台资企业增资扩营,进一步支持发展壮大。

    新一届政府的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永葆本色,忠诚履职。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恪守法治,依法履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探索建立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确保行政权力依法阳光运行。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践行宗旨,为民履职。树牢“干部服务群众、政府服务企业、机关服务一线”的理念,全面推行分级分类培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主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市场主体、深入基层一线,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破解企业经营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崇尚实干,高效履职。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全力提升行政效能,推进重点工作提速提效;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让干部集中精力干事业,确保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

    筑牢底线,廉洁履职。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强化廉政风险管控,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最急需、百姓最急盼的地方,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茶乡人民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攻坚克难、敢拼善赢,奋勇争先、勇毅前行,扛起全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