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镇概览
发布时间:2019-02-12 09:26浏览次数:

蓬莱镇位于县域东部,东经118°05′,北纬25°08′,距安溪县城16公里,东与魁斗镇相连,南与官桥镇连接,土地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蓬莱之名因山而得。民间传说,宋元时期坪内建有一座“土楼”,名唤“彭城楼”。因“彭”与“坪”古韵谐同,“坪内”亦称“彭内”。山格便称“彭格”。彭格背负一座高山,古称张岩山,宋建清水岩寺,香火鼎盛。其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堪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相媲美。 

  

乡镇概况 

蓬莱镇位于县域东部,东经118°05′,北纬25°08′,距安溪县城16公里,东与魁斗镇相连,西与西南同尚卿乡、虎邱镇交界,南与官桥镇、城厢镇毗邻,北与湖头镇、金谷镇接壤,土地总面积122.86平方公里。蓬莱之名因山而得。古代安溪交通不便,由县城往西北行,必经仙苑再绕越一处山格,而后到达一片较为平坦的地带,俗称“坪内”(闽南语“坪”即平,“内”即所在)。 

  

地名由来 

民间传说,宋元时期坪内建有一座“土楼”,名唤“彭城楼”。因“彭”与“坪”古韵谐同,“坪内”亦称“彭内”。山格便称“彭格”。彭格背负一座高山,古称张岩山,宋建清水岩寺,香火鼎盛。其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堪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相媲美。又因闽南语“彭内”与“蓬莱”古音相近,文人便把“彭内”雅称为“蓬莱”。并在张岩山上书“蓬莱”两字,张岩山之名也渐为蓬莱山所取代,地名亦美称为“蓬莱”。 

  

旅游资源 

蓬莱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民居及近代革命遗址等成为蓬莱镇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经历代精心保护、合理开发,蓬莱镇已发展成为安溪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远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蓬莱镇繁衍生息。经考古调查发现,蓬莱镇美滨村的上塘山、路尾后沟山、油园宫后山和联中村大墘杨厝山尾等地分布着新石器时代及周时代遗址,遗物主要有石斧、红砂陶、灰砂陶、印纹硬陶等,证实蓬莱镇在夏商时代已经孕育着古代文化,而且积淀十分丰富。 

 

从安溪县城北上,进入蓬莱镇境内,首先映入人们眼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素有“人间仙境”美誉的蓬莱山。驰名海内外的千年古寺清水岩就建于蓬莱山麓。清水岩,始建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泉州市十佳风景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胜地。山上奇峰耸秀,怪石嶙峋,鸣泉清澈,岩壑幽奇,古木奇树参天,枝藤碧草遍野,彩蝶翩飞起舞,珍禽鸟兽雀跃。此地是一代名僧“清水祖师”陈普足的修炼场所,山上共有奇闻巧趣的景物和珍贵的文物古迹60余处,其中宋代巧造“帝”字形禅师殿堂,以及“帝”字形《岩图》的宋代碑刻,更是风格独具的珍稀文物瑰宝。九百多年来,“清水祖师”已发展成为闽南各地民众信奉的主神,并远播海内外,现台湾、东南亚一带共建有清水岩分炉庙宇200多座。景区每年均吸引50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朝圣、观光、旅游。 

出蓬莱镇区,沿山上公路西行约8公里,便到了风景秀丽的三笏山。三笏山有古人标点的扑朔迷离、惟妙惟肖的三笏摩天、九峰插汉、狮仔参前、酿泉时出、巨石飞腾、龙湖别洞、炉案长横、御轮积翠等八大自然景观。始建于明永乐甲午年(1415年)的著名古刹九峰岩即在三笏山第三秀峰的山麓之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主祀三代祖师,是德化龙湖寺在安溪的四大分炉之一。寺中珍藏的“真相”古匾,乃出自明朝著名书法家张瑞图之手,“真”字如美女梳妆,“相”字有弥勒现肚之状,极具神韵。寺中木刻对联:“乔木千枝原为一本,长江万派总是同源”亦不失为名家之精品;还有清康熙年间闽清儒学胡琏所撰对联,苍劲有力,真迹犹存:“莫如龙湖、太湖净,呵诸法空时,上地即最净地;孰与雪山、大山高,曰真身现处,九峰是两高峰。新寺面宽五间,三进殿阁依次递升,流光溢彩,气势恢宏。此地堪称蓬莱镇第二旅游景区。 

位于蓬莱镇西部山区的龙居村境内,有一座山峰险峻峭拔,它就是安溪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名山——大寨山。山中心制高点上有一天然巨石,中凹背展,形如交椅,俗称“石交椅”。元代至正年间,“草霸王”李大曾在山顶广筑一寨,名称“大寨”,并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此据险称帝,进行多年的反元斗争。大寨遗址现还残存有十多间墙基石及当年从内村埋倒虹汲引水上山的遗迹,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镇开发甚早,现存还有不少年代不同、特色各异、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如联盟五十三陈祖宇、联中大墘林氏大宗、联盟刘氏宗祠、蓬溪柯氏宗祠、鸿福李氏大宗、温泉唐氏大宗及中亭庙、水尾宫等。而最富闽南古建筑、古民居之特色的,要数位于蓬莱镇温泉村汤边角落(即龙潭溪边)的“韩德楼”了。韩德楼,清乾隆年间由曾任陕西韩城知县、广西新宁州、西隆州知州的进士唐桂生返乡时建。该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350平方米,为四方形的石土木结构,人字形大厝顶四面泄水。墙基由块石砌就,厚达3米,基墙往上逐渐缩小至三层为40厘米,通高10米以上。楼内正中有天井,东西南北各置楼梯,上下方便。土楼共394个房间,西北向石拱门上方嵌石上书“韩德流长”;东北向置石门1个,前有大埕。该土楼外观基本保持原貌,199810月被县文管会在此树立文物保护标志。 

风光秀丽的蓬莱镇历代还吸引不少名人身故后择地栖身。如一代名相、清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理学名臣李光地因爱慕这里的山山水水,身后就择地葬于蓬莱镇新林村白叶林。原墓构建华丽,有翁仲、石兽、华表等,还有不少碑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惜因蓬莱镇百里渠建设期间,墓石大部分惨遭砸毁,移作筑渠石料。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墓葬由李氏后裔捐资重修,使景观得以再现。 

清水岩景区的目标定位:国家5A级景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水祖师道场。 

清水岩温泉度假山庄项目作为景区重要配套项目,塑造“度假天堂”,提供宴会餐饮、会议中心、温泉娱乐、康体健身等设施,让游客尽享国际标准五星级度假酒店式服务。 

清水岩佛具城则分为朝圣用品加工区、展销区、朝圣文化展示区及配套服务区等。开始建设茶楼及部分佛具城展销区,完成周边景观设计。清水岩影视城(清水岩电影文化主题公园) 清水岩电影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填补安溪、泉州乃至福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空白,成为海西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品牌。 

  

民俗风情 

(一)大型高清纪录片《清水巡境》首播。 

清水祖师的巡境仪式已经成为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当下,国家正在提倡发展文化产业、振兴传统文化,而泉州市又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借此契机,由厦门市东本贸易有限公司出品,开合(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纪录片《清水巡境》制作完成了。纪录片主要讲述蓬莱信众恭请清水祖师出殿下岩,巡视乡社境地。其活动场面盛大,组织严密,礼仪严肃,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这是百姓企盼里仁和美、人和业兴的民间文化传统习俗;也是结缘闽台及海外乡情,喜庆升平盛世,纪念普足禅师功德,弘扬清水祖师文化的民俗盛典,名冠闽南。 

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 

、地方风情、宗教信仰的影响,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演变发展,口传心授,世代相袭,自然积淀,蓬莱也自然形成了其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众多的民间文艺形式中,蓬莱岭美的“水车阁”则十分引人注目。其阁台外形象水车,中间安上轴承,在相隔相等的轮轴上分东西南北定位,架里挂着两条小铁链连着一块小木板,作为演员坐位。演员扮演成故事中的人物上阁。如《陈三五娘》中的陈三、五娘、益春、李姐或《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在阁栅上边转边表演。车旁两边伴随着南音八管的民乐队演奏。水车按着乐曲的节奏声,在彩旗、花鼓前导下,徐徐向前转动,在行进中表演,别有一番情趣。 

 

在安溪诸多民间迎神赛会的活动中,最有特色的要算蓬莱奉迎“清水祖师”的迎春巡境习俗。历史以来,蓬莱镇每年开春均要举行“迎清水”巡境活动。它以其规定十分严密,仪式、程序十分严格,历史悠久,仪式隆重,盛况长久不衰而闻名泉南各地和海外。巡境活动把平原点和金谷的汤内、涂桥等自然区域分成三个庵堂9个社保27股,每股九年轮值举办一次,周而复始。每年的三月初一要举行“拈大旗”仪式,确定“大旗”、“车鼓亭”、“神前吹”的具体分工;其中拈得“大旗”的佛头股要推选“大旗手”和1名德高望重的长者充当“巡境司(春官)”,主持当年的一切巡境事宜。同时通过“投卜”择定“开香日”。开香之日亦有严格的程序,如佛头股的家家户户要置猪头五牲、清菜香果到佛头厝供祭,次日凌晨还要上清水岩举办迎座仪式。在“清水祖师”迎春巡境的三天中,要举行各种仪式,如献花献茶、换衫换轿等,迎春仪仗庞大,规格庄严,程序庄重,大体分为“春官阵”和“火阵”两部分,随香还有鼓乐队、民间文艺队伍及民众等,人数多时上万人。其巡境的道路也必须按古例规定的线路行走。队伍中的擎大旗独具特色。旗杆是一根连头挖起的全竹,直径斗大,杆长三丈三尺,重百余斤,旗上写着“敕封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菩萨”十四个大字。旗手一手从底部托起,另一手倒抱旗杆前行,作为游春队伍的前导,后来改为扛着前进。途中各庵堂都要按议定地点排列“供筵”候敬。蓬莱清水祖师迎春巡境习俗世代相袭,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蕴。 

  

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蓬莱镇的隶属多有变更。宋时,蓬莱分属修仁乡崇善里和金田乡龙兴里。明代,龙兴里析为兴一里和兴二里;蓬莱镇境的联盟、美滨、彭格、福山等18个村乃隶属崇善里,而镇境西北部的龙居、温泉等7个村属兴一里,镇境东北部的新林、新坂等5个村则属兴二里。清沿明制。民国时期境内各村隶属多变。先属兴善区,又改为第二区;民国29年设立蓬莱乡。民国34年境内设立11个保。其中,彭格保隶城苑镇;上智保、龙居保、温泉保隶尚卿乡;登山保、鸿福保、岭南保、彭西保、蓬中保、美滨保、新林保隶属蓬莱示范乡。解放后先后为清溪区、第三区、蓬莱区;195810月成立蓬莱人民公社;19618月改设蓬莱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4月撤区为蓬莱公社;19848月改为镇建制。全镇有30个村、1个居委会,2010111日总人口55844万人。 

唐及五代期间,蓬莱就有彭、林、连、唐、陈、柯、刘等诸多姓氏至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墨客。宋元丰六年(1083年),清溪(今安溪)大旱。一代名僧释普足应邀到蓬莱设坛祈雨,果沛甘霖。在乡人的极力挽留下,释普足长期驻锡风景幽雅的张岩山(后称蓬莱山),构筑清水岩,还先后募款建造通泉桥、谷口桥、汰口桥等,于山下募建“洋中亭”,经常在亭中义诊施药,方便乡人就医。同时,还远游汀州、建州、漳州所属各县,为人治病驱疫,甚著效验,享誉极高,被人们尊称为“清水大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释普足在清水岩坐化后,其事迹在安溪及毗邻地区广为流传,从而逐渐成为民众信奉的主神,并远播海外。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的40多年间,清水祖师先后获得了宋廷的4次封号,每次敕赐2字,计得8字,即“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并加“大师”称号。 

自宋迄清,蓬莱文风鼎盛,人才蔚起。联中连氏、温泉唐氏均显赫一方,名扬全县。据不完全统计,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中,蓬莱籍进入科第“荐辟”以上者共有27人。 

  

 

基础设施 

蓬莱地处安溪中东部,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电力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是安溪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 

蓬莱的山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基本可供开发。以探明的矿藏有高岭土、花岗岩、温泉等,特别是中芹村高岭土质优、色白、量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温泉村和美滨村临溪的温泉更具良好的开发前景。除清溪干流从镇域东部流过外,境内还有两条溪流。一是发源于长坑西部的龙潭溪,流经鹤厅、龙溪、龙居、温泉、寮海、新林、磜内、新坂、新美9村,在源口汇入清溪;二是发源于官桥内村的蓬莱溪,流经福山、蓬新、植洋及镇区平原9村,于美滨亦汇入清溪。 

蓬莱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力方面,几年来在境内的龙潭溪已先后兴建了吾狮电厂、温泉电厂、源泉电厂等五级电站,装机容量达1万多千瓦;镇区建有3.5伏变电站1座,电网与省市网相连,电力充足。通讯方面,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镇,拉近了蓬莱与世界的距离。交通方面,安湖公路从镇域经过,横贯蓬莱北部和西部9村的元尚公路亦是安溪三大通道之一,并实现进村公路水泥化。水利方面,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先后开挖了两条大型的水利工程——三英渠和百里渠,为沿线农田灌溉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切实的保证。集镇建设方面,积极抓好镇区改造,拓宽镇区道路,改建居民小区,新建彭墟市场和大型停车场,镇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交通 

⑴蓬莱到厦门有两趟长途客运,时间分别是:(蓬莱到厦门汽车站) 

6:00首班车开出到厦门 、 1200末班车开出到厦门 

另外,节假日有加班车到厦门,具体见新闻或车站通知。 

⑵蓬莱到福州有一趟长途客运,时间是:530(蓬莱到福州北站) 

⑶蓬莱到泉州有一趟长途客运,时间是:550(蓬莱到泉州丰泽客运站) 

⑷蓬莱到安溪县城每12分钟一班。清水岩旅游专线车(蓬莱到安溪茶都车站) 

⑸蓬莱客运站(蓬莱镇A区) 

⑹每个村都有公路通达。 

  

行政区划 

镇政府驻联盟村,辖1个居委会、30个行政村:001、蓬莱居委会、201、鹤厅村、202、龙溪村、203、吾邦村、204、龙居村、205、温泉村、206、上西村、207、上智村、208、上东村、209、福山村、210、登山村、211、鸿福村、212、蓬星村、213、植洋村、214、岭美村、215、岭南村、216、岭东村、217、彭格村、218、中芹村、219、竹林村、220、蓬溪村、221、联中村、222、美滨村、223、鹤前村、224、联盟村、225、蓬新村、226、新林村、227、新美村、228、新坂村、229、寮海村、230、磜内村。 

  

著名侨乡 

蓬莱镇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是该省著名的侨乡,被誉为“安溪侨乡第一镇”[2]  ,海外侨胞的主要祖籍地。据1997年的调查,蓬莱籍旅居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缅甸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达10万多人,超过在乡人数。华侨、华人的祖籍地分布全镇各村,尤以蓬溪、联中、联盟、鸿福、美滨、彭格、岭美、岭南、龙居、温泉、上智、上西、龙溪、鹤厅、新美等村为多。 

 

据有关资料表明,蓬莱人早在清初就前往东南亚各地谋生。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安溪民军兴起,战祸连绵。民国中叶,安溪又土匪肆虐,社会不宁,天灾人祸不断,加上国民党政府抓丁派款,迫使更多的蓬莱人逃往海外。海外的蓬莱人,以其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白手起家,拓荒垦地,从事耕农、做工、经营小商业和手工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少侨亲又涉足旅游、五金、海洋运输、矿山开发等业,经过不懈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活动家和实业家。如祖籍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的刘梧桐是旅居缅甸的著名侨领,抗日战争期间曾积极募集资金购置大量的枪支弹药,以11辆卡车运送回国交给抗日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还专门租船运送台湾籍士兵返台,功劳巨大。林梧桐后又移居新加坡,发展成为华人中独资经营航海事业的巨商之一。祖籍温泉村的“船王”唐裕,是一位工商界的巨子、企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为实现中国与印尼两国复交、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建交做出积极的贡献,曾多次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祖籍联中村的“游乐大王”林梧桐,系马来西亚云顶高原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为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并捐建了大批的公益事业,曾获雪兰莪州苏丹封赐(JP)太平局绅及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等荣衔,祖籍龙溪村的侨亲胡金钟是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有多项社会兼职,现为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对新加坡公益事业颇有贡献,1976年来多次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的奖章,其中1990年荣获颁赐公共服务星章(勋条)(B.B.M.L),被社会发展部授予“元老奖”。此外,蓬莱籍还有许多著名的旅外侨亲活跃在东南亚一带。其中,马来西亚有:知名侨领刘治国,1966年获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衔的陈升祺,1968年获最高元首封赐护国勋章的刘雁飞,拿督、雪兰莪州太平局绅王振才,拿督刘开吉,太平局绅林亚财,政坛新秀姚长禄等;新加坡有:著名实业家、名商唐道依、刘木荣、柯隆美、柯其香、刘杰民、柯镇安、陈开政、柯宝国、林绵区、林育忠、柯福田、李荣铎、陈金城、胡天德、胡嵌渊等。他们为居住地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与此同时,旅外的蓬莱侨亲还素有情系桑榇、回馈家乡之美德,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修桥造路,兴教助医,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早在1922年,蓬莱旅外侨胞刘治国就捐资创改启新小学为魁美小学;1930年,侨胞柯进来亦在家乡创办了进来学校;1935年,岭南旅外侨亲在家乡创办育民小学;1937年,侨胞刘梧桐创办案山小学。这些侨建学校的创办,为以后一大批爱国侨胞捐资兴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1956年,侨亲柯进来、林拱河、柯秋水、柯隆美、林梧桐等创办蓬莱华侨医院;同年7月,侨亲柯进来又捐资创办了进来附中;1957年,柯贤树、柯隆美、陈日定等捐建彭亭大桥;19608月,侨亲唐道依创办私立温泉初级中学。1966年,柯隆美、柯贤树、柯镇安捐建彭墟大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外侨亲更加关心家乡建设,先后捐资上亿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其中,教育方面:先后捐资新建、援建的工程有代贤中学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2001年又捐建高中部;安溪八中的教学楼、教师公寓、科技楼、学生宿舍楼;温泉中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等。同时,由旅外侨亲捐建、援建还有20多所小学,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案山小学、彭格小学、美滨小学、岭美小学等。此外,海外还捐资建立了近10个助教、助学基金会,基金数百万元。卫生方面:捐资重建了蓬莱医院,建立了救死扶伤基金会。交通方面:捐建了三上公路、鸿福公路、岭美公路等及蓬中大桥、新美大桥等10多座桥梁,并援建了安同公路龙门隧道。文体方面:捐资2000万元援建县体育场等。此外,还有许多侨建的文化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旅外侨亲的关心、支持成为家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广为乡人所赞颂。 

  

交通 

蓬莱街位于蓬莱镇区。唐初,崇善里的集市,最初设在黄柱(今联中村山母脚),今犹存黄湖市遗迹碑石一方。后又几易其地,初迁豪子埔,再迁洋中亭,清水祖师陈普足曾在圩市中开设济药局,义诊施药。为方便兴口、码头的交易,圩场又迁至魁头(今蓬溪村)百二级下长丘头。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再迁至潘厝头。因明时蓬莱属崇善里,而彭内处在长5公里、宽2公里的山间谷地,该圩场设在彭内,故俗称彭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彭圩自然形成为连结内外安溪的庞大的商品集散地。清代到彭圩赴圩的人数曾达万人以上,潘厝头的地名逐渐被彭圩所取代。在京为官多年的官献瑶返乡路过此地时,适逢圩日,见状赞曰:“真热闹,罕见矣!” 

潘厝头原是一片溪边荒滩,散布着坟冢和零星民宅。开圩时即铲平荒冢,连缀民居,每5天为一圩期。初期尚难以容纳交易规模的需求,后又增设两个圩期。原圩期赴圩的人较多,称“大圩”,后设的圩期,赴圩的人较少,称“小圩”。圩场初以简易搭盖成街,后有店铺几十家,多为单层土木建筑,街面以溪石泥沙铺就。 

民国初期,废里设区,林谦入主,整饬彭圩市面,街道拓宽至2.67米(8尺)。民国19年(1930年),地方民军陈国辉盘踞安溪,委陈佩玉治安溪,推行乡村建设,县城、彭圩、仙苑、官桥、湖头等街市同时仿泉州街道进行整扩,商店一律改为两层楼房,街道拓宽至8米,商店门前退留1.67米为公用走廊(俗称雨脚架),以供人们来往避雨。圩头从岭东围内起,至圩尾(隘门)止,长380米左右。至此,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店铺多达200余家。街巷商店经营的行业和商品有布帛百货、书籍文具、农具日杂、粮油食品、药堂诊所、邮政汇兑、干鲜屠宰、钟表五金、相馆画室、印染理发、缝纫制鞋、手工作坊、客店菜馆、当铺钱庄等一应齐全。民国30年(1941年),彭圩还开设第一家西医诊所,并有警所、税务、卫生管理、市场管理、商会等机构设置,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当时,开辟经彭格至仙苑过澳江桥,连接北石至同安公路20公里,境内魁美至岭美公路10公里,架设彭圩木质桥梁。安溪公会并从新加坡购置汽车一部,拟行驶蓬莱至集美之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毁路而废止。彭圩公路桥也圮于洪水。 

  

文化教育 

⑴完全中学有两首,分别是:安溪梧桐中学,安溪八中 

⑵单有初中的中学有:温泉中学 

⑶小学:基本上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 

现介绍几所: 

上智小学:位于上智村。 

案山小学(中心小学)位于镇区。 

进来小学(安溪八中附近) 

梧桐中学附小:梧桐中学旁 

⑷幼儿园:比较出名的有代贤全美幼儿园、安溪外国语幼儿园,安溪阳光双语幼儿园,各个小学均有幼儿园。20106月,蓬莱镇阳光双语幼儿园由蓬莱镇侨联搬迁到原来蓬莱镇邮政支局新地址。 

⑸高考上线率比较高,其中安溪八中这几年经常出清华北大学生。梧桐中学也有多位考生考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安溪八中和梧桐中学分别排在全县第三和第四名。安溪八中已是省二级达标中学,两首学校的在校生都大于2500位。 

2009年安溪县第八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成为该县第二所省二级达标高中。 

2010年安溪县梧桐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成为该县第三所省二级达标高中。 

1989年 安溪案山小学(蓬莱中心小学)为福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 2009年复评。 

2006年 安溪进来小学为泉州市示范小学。 

2010年 安溪进来小学启动重建工程。 

2011年 安溪进来小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现已改为安溪十五小学。 

  

环境气候 

环境 

蓬莱地处安溪东部,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境内多属低山、丘陵、串珠般河谷盆地为主,主要山峰有蓬莱山、三笏山、大寨山等,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秀山青。 

气候 

蓬莱镇属丘陵地带,境内山峰计23座,较高者有观音山,海拔899米,蜘蛛山,海拔834米,清水岩,海拔760.2米,石坪山,海拔732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高岭土、花岗岩、温泉等。高岭土主要分布于中芹、彭格、新美等村,质优、色白、量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温泉主要分布于温泉村和美滨村,水温70摄氏度以上,日流量300立方米,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主要溪流有新林溪与蓬莱溪,新林溪发源于祥华乡及长坑乡西部,为龙潭溪支流,经尚卿乡及本镇的鹤厅、龙溪、龙居等9个村,在金谷镇的元口汇入清溪;蓬莱溪,发源于官桥镇内村,经福山、蓬星、植洋及镇区平原9个村,于美滨汇入清溪。全长10公里。境内最大水库红山水库,库容10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500亩,百里渠和三英渠为本县著名的引水渠,百里渠全长64.5公里,其中穿山渠道长达1650米,建于1964年,流经15个村,灌溉面积6000多亩,三英渠全长30多公里,建于1956年,流经本镇6个村及金谷元口、汤内两个村,灌溉面积近4000亩。 

特产 

本镇的特产主要有茶叶(铁观音)、荔枝、芒果、冬瓜糖、麻酪等。 

据明万历《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前者乃北宋高僧普足大师在清水岩寺周边种下的清水禅茶,后者指另一位北宋裴姓高僧于官桥驷马山所植的圣泉岩茶。足见蓬莱镇产茶历史悠久。 

安溪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闽ICP备12014841号网站标识码:3505240010闽公安备:35052402000177

网站联系方式乡镇联系方式部门联系方式

本站建议使用IE8.0或同等以上浏览器 Copyright © 2018-2019 安溪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