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29-0101-2022-00004
    • 备注/文号:安文体旅〔2022〕13号
    • 发布机构:文体旅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4-11
    关于实施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2-04-11 16:42

     关于实施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

    “长青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茶企,茶业从业人员:

    为深入实施《安溪县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安溪县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等文件精神,鼓励我县市级以上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大师、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帮扶县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茶行业从业人员,传承技艺、提升水平为我县茶产业发展提供永续人才支撑,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实施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对象

    1.师傅人选:市级以上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大师、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

    2.徒弟人选:县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茶行业从业人员

    二、实施规则

    1.依据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开展传帮带

    2.师徒双方必须签订《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协议书》,明确师徒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并由县文体旅局、茶管委办鉴证后正式生效

    3.为保证“传、帮、带”的效果,一名徒弟只能拜一位师傅,一位师傅最多只能同时带三个徒弟

    4.协议期间徒弟须以实训或实践的形式跟随师傅学习,每年至少2个月。

    三、申报程序

    1.申报确认。每年420日前,有意愿参加师带徒计划的师傅和徒弟在自愿原则上匹配成功的,填写《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协议书》,报送县文体旅局。经县文体旅局、茶管委办对师徒资格和协议书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正式认定为师徒关系,并进行公示

    2.考核认定。县文体旅局、茶管委办将联合对带徒效果进行考核认定,考核认定时间、办法另行通知。每年考核认定40对师带徒。

    四、鼓励措施

    1.县茶管委办授予考核认定师带徒的师傅“安溪县茶业人才导师”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

    2.县文体旅局对考核认定师带徒的师傅、徒弟在申报市级以上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给予优先推荐。

    3.县文体旅局对考核认定师带徒的茶行业从业人员在申报县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给予优先认定。

    4.县文体旅局给予考核认定师带徒的师傅补贴,每带一名徒弟补贴5000元。

    5.县文体局给予考核认定师带徒的徒弟伙食补贴1000元。

    五、其他事项

    1.若有违法违规行为或弄虚作假的,终止其享受相关待遇,追回已发放的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2.县文体旅局、县茶管委办将联合组织对县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茶叶制作技能测试。不合格者将被取消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3.本计划由县文体旅局、茶管委办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4.联系人:谢志锋,电话:23232357,邮箱:axfybh@163.com。

     

    附件:1.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协议书

    2.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安溪铁观音大师、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49

     

    附件1

     

    安溪县茶叶非遗技艺师带徒“长青计划”

    协议书

     

    _______(徒弟)自愿拜_______(师傅)为师,自签定本协议书之日起,双方同意确定为师徒关系。

    师傅的职责:

    1.通过口传书授、手把教等形式传授技能、经验;

    2.传授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3.对徒弟严格要求;

    4.关心爱护徒弟;

    5.___________________。

    徒弟的职责:

    1.尊师重学;

    2.认真实践,刻苦钻研;

      3.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人:

    师傅(签名):      年 月 日

      徒弟(签名):      年 月 日

    经鉴证:上述两名同志的师徒关系从    年   月  日算起,协议期限至    年   月  日止。

     

    鉴证部门: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盖章)

    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盖章)

     年 月 日 

    注: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师傅和徒弟各执一份,县文体旅局存档一份。

    附件2

     

    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安溪铁观音大师、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一、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19人

    荣誉大师:魏月德  王艺生  陈双算  陈清元  王奕荣

    制 类:刘金龙  林凤安  陈两固  吴世福

    配 类:周爱民  林炳灿  刘远明  陈清安  周东文

    焙 类:魏贵林  温文溪  易长青  王辉煌  吴晓新

    二、安溪铁观音大师(8人):

    刘金龙  王清海  刘协宗  李力周  李金登  陈艺峰  

    陈建平  李凯林

    三、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

    魏月德  王文礼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

    陈双算  魏双全  王福隆  魏贵林  肖文华  高碰来

    王启灿  陈两固  王辉荣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

    陈秀玩  杨松伟  魏劝良  张顺儒  陈清元  汪健仁

    杨三海  林水田  林茂安  王志宏  刘金龙  吴世福  

    郑华山  林水根  王清海  刘协宗  陈素全  王启煌  

    刘渊辉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传承人(212人)

    吴黎明  詹庆章  詹良华  陈锦峰  杨陆平  刘远明  

    李凯林  詹贵生  易长青  温文溪  肖连地  陈文生

    许进生 上官宏耿 王逢春  王辉煌  王建全  王曼尧

    王金全  王进吉  王昭明  刘文品  李金登  杨木山

    吴光研  何环珠  林炳灿  林溪水  高童谦  黄金英  

    詹玉炎  詹文章  王大游  王天升  王文良  王木辉

    王亚山  王庆章  王坚忍  王志伟  王明水  王耀灿

    王建成  叶志祥  易耀伟  刘异平  刘秋玲  许良虎    

    许金锡  苏金宝  苏胜利  苏海燕  李木菊  李丽娟

    吴金发  吴建法  吴政山  吴堃东  吴清军  苏鹏鸣

    张根福  张培坤  张颖聪  陈万建  陈少训  陈双泉

    陈宁石  陈  春  陈炳中  陈繁荣  林华民  林志东

    林琼琳  林慧峰  郑小凤  郑秀棉  徐国生  黄汝楠

    黄杪香  谢振邦  詹忠辉  詹朱祥  颜敬虔  魏全钦

    魏保军  詹保凌  肖福成  陈艺峰  林亚明  王进财            

    林修琪  王启阳  王启联  王荣祯  王锭能  林阳顺

    姚加怀  林有鹏  林阿鹏  林海城  林清兰  林衔成

    上官小凤上官海花 王丽珍 刘协明  刘素莹  杨宝成

    杨伟强  杨  杰  杨海金  杨淑真  杨福丁  肖炳树   

    林金松  林荣全  詹连城  张木林  高癸壬  高辉瑜

    上官万福上官玉昆王小林  王凤鸣  王进贤  王秀霞

    王灿明  王武松  王坤艺  王宝峰  王奕荣  王新文

    王燕萍  叶耀玲  吕小菊  刘协明  刘丽虹  刘敏珍

    苏中平  苏龙海  苏成家  苏远东  苏国阳  苏金带

    苏总溪  李力周  李玉娟  李加鸿  李钊林  李泽彪

    李诗化  杨玉珍  杨江根  杨秀清  杨剑波  肖万强

    肖江源  肖秀春  吴世能  吴有德  吴志远  吴志高

    吴炳林  何永评  张连辉  张金城  张瑞明  张颖辉

    张福加  陈卫民  陈伟昌  陈志鹏  陈英杰  陈秉怀

    陈金土  陈金燕  陈建平  陈首忠  陈彩菊  陈清龙

    陈清标  范晓娟  林亚明  林丽真  林来兴  林贵德

    林俊杰  林森泉  林辉毅  易晓坪  易江堤  周有良

    郑莲英  钟添福  高永文  高秋香  高福建  郭木发

    黄小兵  章文财  梁桂妹  谢春茹  詹艺英  詹双海

    詹全安  詹江海  詹国珍  詹宝福  詹清云  戴霞云

    魏双枝  魏嘉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