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9015-0101-2025-00072
- 备注/文号:安教函〔2025〕72号
- 发布机构:安溪县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28
李育林委员:
《关于依托侨校培养印尼语人才的建议》(第13410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培养语言人才队伍是促进经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立足“海丝文化”传承发展,推动语言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文化交融成效显著。依托安溪茶学院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首创“工艺流程+专业术语+文化典故”三维教学模式。职业茶艺师团队研发“炭焙工艺沉浸式教学系统”,实现中印尼双语实时翻译与工序可视化演示,服务八马茶业等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展陈活动38场次(2022-2023年)。组织23名藤铁工艺传承人赴印尼国立艺术学院开展驻地创作,完成《竹藤交响》等9件双语文化作品。二是产业需求多维对接。不断与印尼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完善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18年,安溪率团到访印尼泗水和雅加达,寻求产业合作商机,并与印尼相关单位签署茶业合作协议。2023年,县领导组团赴印尼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深入考察企业,洽谈对接投资合作项目,并邀请印尼企业到安溪实地考察。三是校企合作初见端倪。打造“海丝茶语”跨境直播基地,构建“教学-实训-就业”闭环体系,组织28家茶企开展印尼专场直播一百多场,孵化双语主播几十名,带动产品出口额增长32%。八马茶业通过“茶艺师+翻译官”双角色主播模式,单场直播转化率达行业均值2.8倍。
然而,我县在印尼语人才培养还存在多方面短板。一是专业建设滞后。全省印尼语专业布点仅2个(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两所高校),我县无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二是教学资源不足。现行教材缺乏导向及本地化情景模拟训练,教材迭代速度比较缓慢,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不足40%,本土化案例库建设空白,无法满足我县茶叶、藤铁等产业的语言服务需求。三是人才储备薄弱。纵观全省全市,掌握印尼语人才相对欠缺,安溪县内相关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全县印尼语专业人才不足20人,复合型“语言+技艺”人才缺口达150人。鉴于以上情况,依托侨校培养印尼语人才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下一步,我县将积极发挥侨联纽带作用,继续推动我县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人才交流,多渠道向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宣传安溪,助力吸引印尼语优秀人才来安发展,服务安溪经济建设。同时向县域内企业职工、教师等群体介绍印尼文化、历史、艺术和社会习俗,引导对印尼文化有兴趣的社会群体自学印尼语言,掌握印尼语,为安溪培养印尼语人才。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县经济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语言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欢迎委员们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把我县经济建设推上新台阶。
领导署名:苏杷木
联 系 人:林宇鹏
联系电话:23232412
安溪县教育局
2025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