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闽政办函〔2018〕51号) 《福建省民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要求的通知》(泉政办函〔2018〕22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安溪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调动各方资源,按时间节点如期完成所有对象的信息采集工作任务,切实摸清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底数和基本情况。
二、做好保障工作。信息采集所需经费由各乡镇政府和相关单位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乡镇、村(居)原则上至少配备2-3名专门信息采集人员。
三、注重宣传发动。各乡镇、村(居)要采取发布公告、海报等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引导广大信息采集对象主动申报,积极配合采集工作,为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10日
安溪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
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采集工作以全面摸清全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底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档案和数据库为主要目标,力争按要求完成信息采集任务。实施方案如下:
一、采集对象范围界定
信息采集对象为退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等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服务管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具体包括以下12类人员:
(一)军队转业干部。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包括计划分配、自主择业以及少数自谋职业和自愿自行就业的干部。其中自主择业干部限于2001年1月19日以后转业安置的干部;自谋职业和自愿自行就业是指退出现役,自愿放弃政府安排工作,自谋职业和自行就业的军队干部,其中自谋职业干部限于1993年至2000年选择自谋职业的军队转业干部;企业军转干部是指2000年12月31日之前退出现役并安置在企业的军队干部。
(二)退役士兵。包括政府安排工作、自主就业、自谋职业、回乡生产、符合转业条件选择复员、按政策取消待遇、复工复职复学、国家供养等情形的退役士兵。
1.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指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本人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
2.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指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以及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但本人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3.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与安置地民政部门签订《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协议书》,领取一次性自谋职业经济补助金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的士官和义务兵。
4.国家供养退役士兵。指被评定为1-4级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由国家供养终身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以及因战因公致残被评定为1-4级残疾等级,本人自愿放弃退休安置,选择由国家供养的中级以上士官。
5.回乡生产的退役士兵。退出现役后按照政策规定或自愿选择回乡生产的士兵。
6.符合转业条件选择复员的退役士兵。符合转业条件,退役时选择复员方式退出现役的士兵。
7.按政策取消待遇的退役士兵。
8.复工复职复学的退役士兵。指入伍前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退出现役后复工复职的士兵;入伍前是学校未毕业的学生,退出现役后复学的士兵。
(三)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指达到一定职务和服役年龄、年限及条件,或虽未达到规定年龄、年限但基本丧失工作能力而退役并做退休安置,退出现役后移交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以及军队直接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
(四)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指已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无军籍离休干部、退休退职职工。
(五)退伍红军老战士。主要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在乡红军失散人员。
(六)复员军人。主要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符合《现役军官服役条例》《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的退出现役条件,本人自愿作复员安置以及犯有严重错误丧失干部条件不宜作转业安排,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经批准退出现役按复员方式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二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其他部门管理的离退休老复员军人。
(七)残疾军人。指服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以及退出现役后补办评定了残疾等级,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人员。
(八)伤残民兵民工。指因参战致残的民兵民工和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民兵民工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的人员。
(九)烈士遗属。主要包括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含建国前错杀后被平反人员子女)和兄弟姐妹,无论是否享受定期抚恤金、生活补助,均纳入采集范围。
(十)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主要包括因公牺牲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无论是否享受定期抚恤金,均纳入采集范围。
(十一)病故军人遗属。主要包括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无论是否享受定期抚恤金,均纳入采集范围。
(十二)现役军人家属。主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的父母、配偶和子女。
二、采集信息内容和要求
信息采集主要内容包括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对象类别信息、基本生活状况、主要诉求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人员应按照信息采集表(详见附件1-13)和信息采集系统端的有关要求,逐一核实并准确、全面、细致填写。
(一)身份信息。主要包括基础身份信息和其他身份信息,其中基础身份信息与个人居民身份证信息一致,可通过信息采集设备读取居民身份证自动生成;其他身份信息可向采集对象现场采集或由采集对象自行填写。
(二)对象类别信息。
1.对象类别确定部分。主要指采集对象的身份类别,主要包括前文所述12类对象,具体有:(1)军队转业干部;(2)退役士兵;(3)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4)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5)复员军人;(6)退伍红军老战士(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7)残疾军人;(8)伤残民兵民工;(9)烈士遗属;(10)因公牺牲军人遗属;(11)病故军人遗属。(12)现役军人家属。
上述身份类别可复选,但(1)至(6)不可复选,只能择其一;(7)和(8)只能择其一,不能复选;(7)“残疾军人”不可单选,如选择(7),则须与(1)至(6)项复选;(8)不可与(1)至(6)复选;(9)至(12)可复选,且在遵守前述复选规则的情况下,可与(1)至(8)复选。采集工作人员须根据采集对象有关证件确定对象类别后,勾选有关内容以便填写具体对象信息。
2.具体对象信息部分。与“对象类别确定部分”关联,一一对应,包括上述12类具体对象信息模块,具体反映该类对象的特殊信息。
(三)基本生活状况信息。主要包括采集对象的工作、收入、社保、住房和是否享受社会救助、国家抚恤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情况,根据采集对象实际情况填写。
(四)主要诉求信息。主要包括采集对象存在的主要困难、诉求等,诉求范围限定于负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部门职责相关的范围,如就业、生活、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交通、文化等方面,侧重于因对象身份而要求安置、抚恤、优待等共性问题;对于采集对象个人牵涉的民事纠纷、涉法涉诉等问题,不在采集范围。采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以自愿反映为原则,不主动询问,不做引导性设问,对其所反映的与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相关问题,应如实记录;属于现场可解答的政策性问题,应主动向其解释有关政策。
三、组织实施
为尽快摸清底数,信息采集工作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以摸清对象身份等信息为主,建立各类对象信息档案,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第二阶段以信息交叉比对、校核、充实为主,全面摸清各类对象综合情况,力争2019年5月1日前完成。
(一)信息采集工作原则
此次信息采集工作要力求全覆盖,力争不漏一人;要力求翔实,力争做到信息详实、具体;要力求准确,确保数据精准、安全、可靠。
1.全面规范、严谨细致。信息采集工作主要目标是全面摸清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底数,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档案和数据库,采集对象覆盖范围广,信息要求全面翔实,数据准确度要求高,必须坚持“精细严实”的工作态度,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坚持采集对象和采集信息全面无遗漏,信息数据准确无差错。
2.分级负责、属地落实。信息采集对象分布范围广,要坚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采集对象为出发点,坚持统筹安排,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属地落实原则,以县为基本单位,县民政局牵头,会同组织、公安、人社、医保、信访和人武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乡镇、村(居)具体落实。
(二)组织方式
1.集中采集与分散采集相结合。每个乡镇要设立1个以上集中采集点开展定点采集,对于安置较为集中、采集对象人员数量多的单位,如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等,可以单位为采集点进行采集。对年老体弱、残疾等行动不便的对象,可采取上门服务等分散采集的方式采集数据。要充分调动村(居)委会在采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做好本区域内的信息采集工作。各乡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保证异地工作、外出务工等人员全面参与信息采集,保证信息采集率,切实摸清底数。
2.自主申报与交叉比对相结合。信息采集工作涉及每一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牵涉面广,任务量大,各乡镇要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信息采集宣传提纲(见附件14),采取发布新闻公告、海报等形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信息采集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引导广大信息采集对象主动申报积极配合采集工作,为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采取科学方法,通过数据共享、交叉比对等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率。
3.数据完善与新增补录相结合。信息采集工作以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发形成的原始信息数据库作为采集工作基础数据库,对于已经在数据库内的人员信息,可根据核实情况,直接修改、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对于基础数据库内没有信息的人员,须作为新增对象,根据采集要求填报信息,并录入信息采集数据库。
4.现场审核与部门校核相结合。各乡镇组织填报各项信息时,应做到填写完整规范,无空栏缺项;符合逻辑,无前后矛盾;全部覆盖,无少报漏报。在采集数据时需先核实身份,再详细核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身份证、户口本、退役证等证件信息,确保采集时信息与身份证件、退役证件等相关证件信息一致,并经采集对象签字确认,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总、分表由县民政、人社部门分类存档。县民政、人社部门对采集到的信息应与公安、人武部等部门的信息或档案交叉比对,确保基础信息准确无误。
(三)信息采集方法
1.个人申报。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前往户籍所在地乡镇设立的集中采集点或村(居)委会申报信息。申报时,需携带下列证件或材料原件:
(1)身份证;
(2)户口本;
(3)转业证、退伍证、离退休证等(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复员军人、红军失散人员提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民兵民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残疾军人,伤残民兵民工提供);
(5)烈士证明书、因公牺牲军人证明书、病故军人证明书等相关证件(烈士遗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提供)
(6)立功受奖证件;
(7)其他所需材料或证明。对没有退役证件的,需要查找本人入伍档案,复印退伍军人登记表等材料。
2.采集录入。采集时,可通过设备读取为主,手工录入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初始数据库中已有的对象数据,用信息采集核查设备读取身份证后,自动产生采集所需信息,若需补充完善,现场补充完善后确认即可,无需重复录入;对于初始数据库中没有的对象数据,则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增补:
(1)设备采集。工作人员应使用数据核查设备采集相关信息,并拍摄本人免冠照片。用采集设备读取身份证后,直接点击新增,现场录入相关信息,并由采集对象现场签字确认。
(2)手工采集。可用二代身份证识读器在电脑端读取并录入身份证信息;对没有二代身份证识读器的乡镇,可使用照相设备拍摄身份证照片,按规定录入系统内。同时,应打印或手工填写《信息采集表》,经采集对象签字确认,并拍摄对象个人免冠电子照片和相应证件照片后,统一录入信息采集工作平台。
3.信息审核。县民政、人社部门会同公安和人武部等相关部门,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校核,重点核查并确认身份证号、住址等户籍信息以及服兵役、安置、抚恤情况等信息。
4.数据上报。各乡镇必须在2018年12月15日前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人员信息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建立数据台账。之后新增加的采集对象,应根据本次信息采集工作要求随时采集,并录入信息采集平台,实现定期更新长效机制。
(四)信息采集的保障
各乡镇、村(居)原则上至少要配备2—3名信息采集人员。县民政局要对乡镇信息采集人员的组织业务培训。
信息采集所需经费,在保证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任务和厉行节约的原则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确保保障到位。
县民政局负责采集的部门要配备专用电脑运行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存储汇总相关统计信息。
四、数据管理要求
(一)信息数据标准要求。采集的信息数据应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提高信息数据可利用性。对于采集的信息,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没有标准的,按照《信息采集表》的填写说明执行;对于身份信息,应与居民身份证、户口本保持一致。
(二)照片标准要求。采集对象照片包括身份证基准头像、户口薄、本人近期照片等,对于对象能够提供的烈士证明书、转业证、退伍证、离退休证、立功受奖等相关证件材料也应尽可能采集。照片规格如下:
1.身份证基准头像——大小:3K以下;格式:JPG(可直接由优抚核查设备或身份证识读设备读取为标准格式)。
2.身份证照片——大小:40K以下;格式:JPG(可直接由优抚核查设备或身份证识读设备读取为标准格式)。
3.个人免冠近照——大小:300K以下;格式:JPG;标准:肩部以上,头部占照片尺寸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像清晰且在相框内水平居中,彩色,无明显畸变。
4.其他证件照片——大小:300K以下;格式:JPG。所有证件照片应采集证件上具有个人情况和证件内容的信息页。
(三)乡镇数据采集要求。各乡镇采集信息应做到全面、准确,要实现采集对象全覆盖,不漏一人;实现采集信息无遗漏,全面掌握情况;实现信息数据无差错,精准安全可靠;实现信息数据及时上传,每周至少上传一次数据到信息采集平台。
(四)县级数据导入或录入要求。县级应确保信息的有效、真实、准确,对乡镇导入或录入的数据要及时逐条逐项复核及完善,随传随核随报;问题数据不能导入、录入数据库上报;数据导入、录入时,对于系统中提示错误或有问题的人员信息,须进一步核验;对于已录入数据库的数据,须通过与公安等部门校核比对,确保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五)数据定期更新。各级应建立信息定期更新长效机制,要加强对信息数据的使用和安全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在新兵入伍、老兵退役等时间节点,通过定期、不定期更新数据的方式,由县民政、人社部门会同人武部及时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并充分利用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定期交叉比对数据,每年定期更新信息数据次数不低于2次,以保证信息数据动态管理、准确有效。
五、安全管理要求
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敏感,信息采集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依法履行保密义务,并将信息安全要求贯彻信息采集工作全过程,加强安全管理,做到信息采集、管理和使用全过程安全无差错,确保数据安全。
(一)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强化保密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照《全国优抚信息管理系统部省联网及数据管理工作规范》(民办发〔2017〕28号)要求,完善信息系统保密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各项保密规定,消除泄密隐患,确保优抚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二)严格审核采集录入和传输信息数据。坚持涉密信息不采集、不录入的原则,严禁将退役军人原所在部队番号(如:X师X团X连)等涉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在信息采集、比对、核实工作中,要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统计汇总,使用专用电脑录入,确保专机专用,要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三)严格信息管理使用。要加强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关于信息数据公开、共享的相关规定和方便当事人的原则管理使用不涉密、可公开信息;未经负责退役军人事务的主管部门批准,严禁对外提供和共享关于退役军人的服役信息。
附件:1.福建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总表
2.福建省军队转业干部信息采集分表
3.福建省退役士兵信息采集分表
4.福建省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信息采集分表
5.福建省军队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信息采集分表
6.福建省退伍红军老战士(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信息采集分表
7.福建省复员军人信息采集分表
8.福建省残疾军人信息采集分表
9.福建省伤残民兵民工信息采集分表
10.福建省烈士遗属信息采集分表
11.福建省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信息采集分表
12.福建省病故军人遗属信息采集分表
13.福建省现役军人家属信息采集分表
14.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的公告建议文本
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1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