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开学季手足口病预防攻略
时间:2025-02-17 09:13 浏览量:
   叮铃铃、叮铃铃!2025年快乐的寒假生活临近尾声,新的学期马上就要来临了,有的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充满期待,也有孩子会出现开学前紧张、焦虑等状态。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春季开学季重点传染病——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回归到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活,请家长朋友们收好这份手足口病预防攻略,助力孩子做好开学准备!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 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病例发生;全年发病,春夏季高发。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

手足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粪-口、呼吸道、交叉感染等多个途径传播。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或斑丘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及发热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精神差或心肌炎、肺水肿、膜脑炎等症状,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感染CoxA6、CoxA10的部分患者在病后2~4周还可出现脱甲症状。二、春季开学季为何手足口病高发?



 

 

那么为什么春季开学季手足口病高发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春季开学季,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儿童密集,接触频繁,易造成病毒传播;同时,随着春季气温回升,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适宜病毒长时间存活,造成传播风险增加。此外,低龄儿童手卫生意识较弱,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加之,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率不高,使得手足口病发病增多。

 

建议公众可通过养成“勤洗手、常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 的良好卫生习惯和“打疫苗、倡消毒、少拥挤” 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个体,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具体的预防措施有:

1.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健全洗手设施,校(园)医或相关保健人员要教育、指导儿童家长、教职工均需保持手卫生,并学会正确洗手。

2.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居室、教室、宿舍、活动室等的良好通风,做到勤晒衣被。

3.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做到喝开水、吃熟食。

4.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需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用品、物体清洗消毒。

5.在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坚持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传染病病例报告登记等工作;儿童要避免接触患者,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场所。

6.儿童在家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轻症的患儿可以不必住院,但需要居家隔离14 天;住院治疗的患儿在出院后需要再居家隔离1周。

7.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可使用84 消毒液,按照“浸、洗、擦、洒、泼”五步法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8.托幼机构、学校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告知家长、属地疾控部门,并要求去医疗机构诊治,同时做好终末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

9.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的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建议该班放假停课10天;一周内,全校(园)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园)停课10天,以遏制疫情的蔓延。

10.积极开展EV71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建议家长按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易感儿童尽早完成全程2剂次的EV71疫苗接种,以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