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脚冰冷是怎么回事?教你几招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时间:2022-12-21 16:06 浏览量:
 不少人一到冬天手脚就拔凉拔凉的,

无论穿多少衣服,盖多少被子都没有用。

 

我们为什么会手脚冰冷?

有什么方法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何会手脚冰冷


 

《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中提到“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支,故四肢逆冷也。”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与阳气虚弱,阴血不足,气机郁结和瘀血内阻有关。

 

阳气虚弱

 

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特别是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部分爱美之人,“要靓不要命”,穿薄不穿厚,穿短不穿长,这更会出现四肢冰冷。

 

 

 

?阴血不足

 

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不少女性都有血虚的表现,因为女性一生以血为用,经、带、胎、产都会耗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等都会导致血虚,阴血不足,阳气无以生发和运载,同样会引起手足不温而冷。

 

?气机郁结

 

人体的气血运行至全身需要借助气的推动,如果气机不畅,即使气不虚也会因阳气郁结在内,不能通达周身乃至四肢,出现手脚发凉,“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使之。所以那些平时心情不畅,肝气郁结的人也容易有四肢冰冷的情况出现

 

 

 

?瘀血内阻

 

当运行气血的经脉瘀阻,人体的气血无法抵达四肢时,手脚的温度会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血管硬化,容易堵塞成瘀,血液运行不畅,成为其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手脚冰冷是病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脚冰凉不是病!而是人体在天气变凉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身体为了保暖,会自动开启“御寒模式”: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身体热量消耗的速度减缓,以节省热量,让身体不被“冻死”。

 

另外,由于心脏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当气温下降时,大脑会“率领”血管将血液优先流通心脏,以保证心脏能量的正常供应手脚由于离心脏较远,因此它们所受到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从而容易令人发生手脚冰凉的现象。

 

 

 

 

如果除去季节、保暖、体型等因素,仍然手脚冰凉,要注意以下疾病存在的可能。

 

1、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好发于女性群体中。甲减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症状,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是甲减较为的典型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甲减还会令女性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脱落、脸颊浮肿等症状,影响女性的容貌与整体的美观。

 

 

 

 

2、雷诺病——手指末端变紫

 

  雷诺病通常是由于受到寒冷刺激或者精神刺激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发病时,患者手指或足趾末端会由苍白变成青紫色,而后又会转变为潮红色,看着就像中了“九阴白骨掌”一样。除了会有颜色上的改变外,患者手指或足趾末端还会有麻木、发凉、刺痛感,一年四季均可发作

 

3、心脏功能不全

 

  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有着不同的症状,但共同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而且还会引起手脚冰凉。由于心脏是通过收缩与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的,如果心脏患有疾病,可致泵血能力下降,令四肢得不到血液的滋养,从而引起手脚冰凉现象。

 

 

 

4、贫血

 

  血管中的血液携带着氧气运往全身各个组织,如果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够,血液的携氧能力就会降低,容易令人产生手脚冰凉、头晕眼花、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脸色黯淡等各种不适情况。

 

 



如何缓解手脚冰冷


 

01保暖

 

千万别“要风度不要温度”,否则受罪的只有自己。天气寒冷时一定要多穿衣服,手套口罩齐上,把自己捂严实了。尤其要做好下肢的保暖工作。但要注意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血液循环会受阻。

 

02运动

 

坚持规律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末端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平时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微微出汗即可,不需要大汗淋漓。

 

 

 

03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等)煎煮后泡脚,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该法可以温肾阳,防寒袭。

 

04艾灸(按摩)穴位

 

足三里

 

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

 

 

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关元穴

 

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容易上火的人慎用。

 

 

05饮食

 

避免摄入生冷的食物,多吃温热性的食物,烹饪食物时可适当加一些辣椒、胡椒、芥末、大蒜、洋葱等配料,以便能扩张末梢血管,缓解手脚冰凉症状。下面给大家推荐2款汤,对缓解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效果。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既补血又活血,既通经又活络。临床上常用于补血养血、润肠通便、调经养颜、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

 

  生姜,既可解表散寒,又可温中止呕。驱寒开胃助阳,可少不了生姜!

 

  羊肉,性温,能补体虚,祛寒冷,对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于冬季食用。

 

  当归、生姜再配上羊肉,不仅美味香鲜,营养丰富,而且还可驱寒、补益气血、增强免疫等,特别适合那些气血亏虚、血流不畅,一到冬季就四肢冰冷的人群食用。

 

 

 

具体做法:当归3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切片。羊肉300克,洗净切碎。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以调料,食肉喝汤。

 

黄芪党参乌鸡汤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如果气血推动无力,加之感受寒邪,寒性凝滞收引,会使血液循环凝滞变慢,四肢末端血液供应减少,造成手脚冰凉。

 

黄芪与党参,具有补气的作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气虚的人群效果较好。

 

鸡肉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对虚弱的人群进行营养补充,起到补气补血的作用

 

 

具体做法:乌鸡半只切块,放入适量黄芪、党参、红枣和适量的水,隔水炖一个半小时,取出加入适量的盐即可。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广州健康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