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起来认识EV71灭活疫苗
时间:2021-10-21 11:16 浏览量:

EV71 感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重症手足口病以EV71感染为主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呈隐性感染,也可发展为临床病例,其中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急性起病,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 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中国各地全年均有手足口病发生,夏季是主要流行季节,其病原构成存在差异,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始终以EV71为主。 

   

  

EV71 通过粪口、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易发
 

  

  EV71可通过粪?口途径以及接触患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和疱疹液及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患者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儿童,其中1岁组发病水平最高,年龄组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6月龄婴儿病情最重。由于儿童普遍易感且隐性感染比例较高,接触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因此易引起暴发。 

  

  

   

  

中国的 EV71 灭活疫苗是以 C4a 分支病毒株为基础研发的
 

  

  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具有脊髓前角神经组织嗜性,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菌性脑炎和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基于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将EV71分为 A、B、C、D、E、F 和G七个基因型,B和C基因型分布较广,C4基因型为中国1998年以来 EV71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分为C4a和C4b两个亚型,其中C4a亚型为 2007年以来引起中国手足口病(HFMD)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绝对优势亚型。 

  

   

  

EV71 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EV71灭活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100%。目前关于EV71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数据有限,根据对Ⅲ期临床研究对象的跟踪观察,接种后56天至8个月,EV71中和抗体滴度有所下降,8~14个月抗体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抗体阳性率未见下降。免疫后两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中和抗体水平和临床保护效力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接种2剂次EV71灭活疫苗对于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为90%~97.45%,对于EV71引起的相关疾病的保护效力为80.4%~88.0%。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无保护效力。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疫苗株对EV71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具有交叉保护作用。 

  

   

  

EV71 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两剂次
 

  

  EV71灭活疫苗为非免疫规划疫苗,需在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自愿自费接种。 

  

  EV71型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EV71易感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