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雷在安溪拍摄人文活动场景
本报讯 (本报记者)27日,在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分论坛上,大型画册《安溪人》举行法文版首发仪式。这是本届论坛加深中法文化交流、增进理解、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主要议题之一。
《安溪人》一书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报社长谢文哲策划,法国著名纪实摄影师阎雷(Yann Layma)拍摄,是一部由法国排名第三的达高出版集团(Les Éditions Dargaud)和中国后浪出版公司、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法文版大型摄影画册。该书展示出安溪人普通而独特的面貌,讲述了阎雷先生深爱的真实的中国,是中法图书交流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安溪风物 源远流长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中国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受地形地势影响,安溪河谷盆地环境各不相同,这恰好是铁观音最为理想的生长环境。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可谓茶之原乡。公元955年置县后,县令詹敦仁以茶为立县之本,大力推广种植技术。宋元时期,安溪生产的茶叶开始大量出口。安溪人在明代发明了“半发酵”技术制作出乌龙茶,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安溪人培育出铁观音,口感取红茶、绿茶之中,茶性中和中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中庸即指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因时制宜、无过无不及。因此它极难把握,需要极高的智慧。这和制茶时拿捏茶叶的发酵程度极为相似。铁观音制作凝结着安溪人高明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
在安溪,茶不仅可用于待客,还可作为祭品与神明、祖先沟通。它表达了安溪人对世界的理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与“天地”和谐共处的宇宙观。
安溪历史可追溯至秦代之前,不论是迁徙至此,还是移民到南洋各地的人,都沿袭祖地安溪的组织形式,以同一宗姓人口聚族而居的方式,进一步发展而成制度化的宗族组织。阎雷先生用他的镜头,记录下安溪人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活方式,是珍贵的影像资料,也展现了中西文明视域下的中国乡土文化。
首发仪式上,阎雷签名赠书
以茶会友 莫逆于心
阎雷,自由摄影师,1962年生于法国。1984年,他被获准自由进出巴黎爱丽舍宫,为当时的总统密特朗拍摄,记录了他一年的政坛生活,成为法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师。1985年,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个进入朝鲜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长年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供稿。其大型摄影集《中国》于2004年在全世界6个国家同步发行,印量达几十万册,这也使他成为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题材摄影师。2005年,阎雷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法国国会授予骑士勋章。
1996年,阎雷先生在中国进行摄影报道时,第一次来到安溪,在一家铁观音茶厂目睹了三百个女工用手在竹编的托盘里挑拣茶叶。三百个拣茶女工们的说话声给他留下了无法忘记的印象。2013年和2016年,在后浪出版公司董事长吴兴元的邀请下,阎雷先生两度前来安溪,像20年前一样,他总是寻找最好的光线、最好的构图、最佳的拍摄时机,用照片深入地报道一个主题。
从1996年至今二十多年间,阎雷先生三次探访安溪,在茶山、茶园、茶厂观察铁观音从鲜叶到毛茶的道道工序,在祠堂庙宇感受安溪人悠久深厚的信仰,在乡村城镇旁观安溪人生机勃勃的日常生活。他用不加修饰的镜头讲述关于安溪和安溪人的故事,正如本书策划者谢文哲所写,“这些故事是如此动人,以至让你错觉几千年的悠悠岁月,在安溪是温情脉脉地流走的。安溪之美不仅在山川、风土、建筑、艺术之中,更在这一份浓浓的人情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