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黄旦
时间:2017-03-29 18:46 浏览量:

      黄旦为茶树品种名,茶叶商品名为黄金桂,系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黄旦原产于安溪县罗岩。其由来有两种传说: 
  其一,相传,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溪罗岩灶坑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个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风俗,结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对月换花家时,娘家在送给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之类,以象征世代相传,子孙兴旺。王氏茶苗,带回夫家后,种在自己屋旁园地里,经夫妻精心培育,长得枝繁叶茂。第三年春天,清明一到,精心采制,满屋香气袭人。制成茶后,经沸水冲泡,未揭瓯盖,奇香扑鼻;揭开瓯盖,香气冲天。左邻右舍的乡亲前来品尝,连声喝彩,称它为茶越种越多。因为此茶乃王淡传来的,故当地乡民都习惯称这种茶为谐音,加上这种茶叶黄绿,茶水金黄,故19世纪中叶,安溪罗岩村茶农魏珍,外出路过北溪天边岭,见一株茶树呈金黄色,因好奇心驱使而将它移植家中盆里。后经压枝繁殖,精心培育,茁壮成长。采制成茶,冲泡之时,未揭瓯盖,茶香扑鼻;揭开瓯盖,芬芳迷人,因而传扬。后人根据其叶色、汤色特征,取名黄旦为无性系品种,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节间较短;叶片较薄,叶面略卷,叶齿深而较锐,叶色黄绿具光泽,发芽率高;能开花,结实少。一年生长期8个月。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制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1984年,黄旦被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黄旦被发现后,罗岩周边的大坪、双格、福美、虎邱等地先后引种,茶园面积逐步扩大,产量逐步增加。清同治六年(1867年),罗岩茶农在乌龙茶采制的基础上,根据黄旦叶张薄、容易发酵等特点,总结出一套独特采制工艺,除遵循乌龙茶采制工艺 技术要求外,注意一个轻字,即采摘要小把、轻放,保持芽叶的完整性和鲜活性。初制做青(包括晒、凉、摇青)要轻晒、轻摇、保青,发挥品种高香的特性;炒青要适当高温,轻炒嫩杀;揉捻应快速轻揉,保持外形匀整;烘焙宜低温慢烘,使香气升华,形成奇香美味。 
  黄旦具有一早二奇质。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二奇,即外形称,色泽黄绿光亮,香气高强特久,似栀子花香,芬芳迷人,滋味甘鲜清醇,奇特优雅,带梨香味,素以故有透天香饮之后,满口生香,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清同治十年(1871年),罗岩茶商林宏德(茶,把运销东南亚各国,华侨争相购买,供不应求,显得更加名贵。此后,林宏德根据此茶色如征,又改称,黄金桂已传至县内主要茶区,邻县也少量引种,市场不断扩大,并逐渐饮誉海内外。 
民国期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茶叶外销中断,市场萎缩,黄金桂一度严重受挫,产量大幅度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金桂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安溪县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黄金桂生产,产量、质量迅速提高。产品由国家茶叶采购站收购、安溪茶厂加工、销售。1978年后,茶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多渠道经营,黄金桂得到较快发展。198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在南京举行全国名茶展评会,安溪黄金桂被评为全国名茶,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1990年后,黄金桂深受消费者青睐,茶农生产积极性更高,面积、产量不断扩大。现主要产区有虎邱、大坪、城厢、参内、金谷、剑斗等乡镇,尤以虎邱罗岩所产的黄金桂品质最佳,并先后传至永安、三明等县市。2003年,全县黄金桂茶园面积4.5万亩,产量约4600吨,畅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