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岩:鸿儒标景古刹千年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时间:2018-05-18 15:01 浏览量:

刘伯怡/摄

     “雾绕阆岩,人在空中揽胜;云飘宝殿,客来天上烧香。”阆苑岩,坐落在城厢镇同美村阆苑山顶。寺名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宋代朱熹标题“清溪八景”之一“阆岩夕照”即指此处。

    阆苑风光别有天

    阆苑山主峰海拔500余米,因山势似蹙浪而来,故又名浪来山。阆苑山脉自南安翔云逶迤而来,至此骧首蹑足,其势有不可遏止者。左翼为铁峰山,小说中宋大将杨文广平闽南十八洞,其中的“铁松洞”即在此。右翼与峨峰山、笔架山相连;面与观音山、凤山相望。

    阆苑岩宇建在海拔400米处稍凹平处,是“沉风聚气”的灵胜境地。岩宇依山而筑,成“虎落山”单檐歇山顶构式,坐北朝南,宽深三间,还附设有四大将庙、山门亭阁、钟鼓楼等。环顾四周,浓郁木荫,宇舍隐约密藏在万绿之间。

    “千重碧树锁青苑,万里云山入画图。”站在门口庭板之上,凭栏杆处俯瞰,巨壑千仞,只见万山朝奉,远峰重叠,岫隙云流;公路蜿蜒,蓝溪如带,高楼林立,风光如画。村舍、公路、山径,及至仙苑的碧溪,西来的蓝水,都在脚下转萦汇向古邑凤麓之间。有联曰:“襟两水而带龙湖,汇百涧而潋滟东流。”一时眼界豁然,胸怀坦然。

    岩寺周围有许多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雾绕阆苑、石径通幽、花艳草翠、石笋孤峰。晨时,花开鸟鸣松竹滴翠;夜时,清风拂月细泉流水;晴时,石笋孤峰阆岩夕照;雨时,雾绕宝殿人间仙境。山美、水美、境美——无论何时,都能给人以最美的享受!

    过化鸿儒标胜景

    “阆苑何奇?唐士留诗,宋儒标景,元宦泼墨,明彦参禅,名臣、名僧、名流,登临览胜;岩峰独秀,白茶无价,石笋凌云,夕照烧霞,碧潭映月,好山、好水、好茗,激发豪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游历至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唐代诗人周朴、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刑部郎中秦钟震等,他们的到来及题句,更增添阆苑岩之光彩。

    阆苑岩北侧有一峭拔石笋,石笋与石崖仅裂一罅,岈然成洞。相传石笋之处,曾有住僧三人。这石笋高约五丈,天生两朵夹石的中缝,仅留的一株白茶。传闻夏至日正午的阳光和冬至夜子刻正的月华,光芒穿孔而入,蔚为奇观。宋代朱熹标题“清溪八景”之一“阆岩夕照”即指此。从岩寺对联:“紫阳标八景阆岩夕照其一;广舆记万山清溪胜地无双。” “名标阆苑无双地,景照夕阳第一山。”不难理解它何以列为“清溪(安溪)八景”之一。

    阆苑岩历史上曾因产白茶闻名,朱文公题写“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的门柱茶联,点出此地白茶的珍稀宝贵,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明代阆苑岩名扬迩遐,明万历甲辰进士、刑部郎中秦钟震于壁上题回文诗:“阆瀛到者谁游客,好事春山高枕石。凉冷轻烟带杖藜,苍苍倒影斜阳夕。”而清乾隆进士义征县正堂陈元锡游历至此题下《咏石笋》:“清溪山石无此奇,米颠得见应拜之……吁嗟乎,人以此石,无乃是仙佛诗心名士骨,英雄剑胆美人魂!”

    古刹香火历千年

    岩宇始建于唐代,祀达摩祖师,古来香火旺盛,可谓历史悠久。据介绍,最早岩寺十分简陋,其岩址巨石相拱成殿,有“鬼子掀石”之传说,五盏磷火,魔光灿烂之神话。

    宋王象之著《舆地纪胜》有“浪来山”(阆苑)的记载。清乾隆版《安溪县志》载:唐普照禅师下锡于此。”“自李唐之后,岩寺迭新”。右麓产坑山(今叫炭坑内)“唐处士周朴居此。”又据《同美陈氏族谱》载:“故老相传,朴常来寺与山僧粥食、对奕”,可见唐代即有阆苑岩。

    千年古刹阆苑岩,几经修葺,几经重建。据《泉州府志·仙释》载:“宋绍兴四年(1134年)七月十日,雷火烧阆山,自夜达旦,乡人异之,跻攀崖险,至石门人迹不到处,见白菊一丛,姜三丛,香炉一个,祖师在焉,遂即其地创庙宇。”说明宋绍兴时原岩寺被雷火焚毁,并进行重建。

    整个山脉尚残存几个山寨和民房遗址,从古砖瓦、陶瓷上鉴定,宋、元、明时这里住有乡勇和人家,他们信仰祖师,对寺庙定有修缮和管理。同美《王氏族谱》亦载:“其十四世善斋公,时任广西南宁府税课司大使,后调浙江宁波象山县任正堂,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桂月主持修建阆苑岩。”岩宇厅堂上有匾额一方题着“阆苑古地”,款写:“同治庚午瓜月,生员陈廷瑞、育孔敬书同谢”。现存建筑,乃1999年旅居新加坡的同美陈氏侨亲捐资,及家乡信众积极集资,依原址重建。

    岩宇同祀清水祖师,据说,元代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永春小岵陈昆禄来安溪同美定居,是同美陈氏开基始祖。陈普足(清水祖师)正是陈昆禄的高祖叔。故先祖就亲切地称陈普足为“老三叔”。

    每年,阆苑祖师迎春民俗,相传始自元代,盛在明清。迎春订在正月初六清水祖师出生之日。乡人抬着阆苑祖师和清水祖师绕境,驱邪镇魔,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境平安。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于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记者洪金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