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卿镇,原名长坑乡,2020年6月实现“撤乡设镇、恢复原名”,先后荣获省级森林乡镇、卫生城市,市级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西北明珠,活力之镇。境内山明水秀,胜景天成,同发山、狮子峰屹立,龙潭溪、南斗溪贯穿其中,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山地面积21万亩,平均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下辖26个建制村和1个居民组、茶场,户籍人口约7.89万人,实有人口约13万人。
交通枢纽,咽喉之地。镇区距县城58公里,省道312线和县道317线、339线、341线贯穿境内,历来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公路泉州段将在长卿设置出口,长卿即将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由此进入“高速时代”。
底蕴厚重,文博之镇。全镇保留众多名胜古迹,“一院”(崇德书院)为首,书香满城,“三岩”(达摩岩、补陀岩、泰湖岩)鼎盛,渊远流传,名人故居(官光厚故居、官献瑶故居)、红色旧址(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地点明湖堂、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军政干部学校崇阿小学旧址、闽南人民报社遗址绵远堂、源远土楼革命遗址等)星罗棋布。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古有进士上官献瑶,近有侨商上官光厚,今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火旺少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志坚等,人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产业驱动,振兴之策。作为安溪茶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长卿镇致力于持续打响“长韵卿香”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巩固拓展珊屏村(大叶乌龙)省级“一村一品”创建成果,全镇茶园面积6.2万多亩,历年累计改造茶园4.5万亩,茶叶主产村有福春、扶地、文坪、珊屏、玉湖、田中、三村等,茶叶(铁观音、大叶乌龙、荒野茶)年产量高达7300吨,涉茶总产值超过1.2亿元;稳步壮大淮山产业,建成山格淮山标准化园区,开发无公害淮山认证基地600余亩,研发系列产品24种,年产值达1.5亿元,“山格淮山”品牌荣登福建品牌价值评价榜单23强,玉湖村(淮山)荣获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传统产业蓬勃兴起,西溪麦芽糖“还集里”品牌革新包装,推出小颗粒便携装,拓展多元食用场景,融合养脾散、淮山等食材改良口味,激活非遗产品现代活力,在各级非遗市集中火爆出圈。
政通人和,久久之功。近年来,全镇上下围绕“生态立镇、特色强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思路,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106483.43万元(现行价),同比增长2.9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284.1万元,同比增长15.81%;500万元以上非农户固定资产投入93884万元,同比增长109.91%。
蓄势待发,逐梦之旅。奋进“十五五”,全镇上下坚持主动融入全县“一核一辅多带”发展大局,把握“高速时代、转型升级、战略布局”三大机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以镇村融合为抓手提升城镇品质,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拓展经济版图,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夯实发展基础,以基层治理为保障筑牢稳定根基,持续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奋力谱写“崇德长卿、明德惟馨”的绚丽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