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邱镇
来源 :虎邱镇 浏览量:

虎邱镇,地处县境中偏南部,位于北纬25°00′,东经117°59′。东连官桥、龙门两镇,西邻西坪镇、长坑乡,南与大坪乡和长泰县枫洋镇交界,北与尚卿乡、蓬莱镇接壤,面积161.77平方公里。距安溪县城27公里,离泉州市75公里,离厦门市80公里,到漳州市仅110公里。省道207线贯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乡土概况

虎邱历来因“四香”——茶香、花香、烟香、佛香而名闻遐迩。这里茶香飘逸,桂花芳香,晒烟香郁,佛香飘渺。这里生态良好、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文底蕴厚重,深为游人墨客所称道。

虎踞风生水起,邱蟠地利人和。虎邱镇地处安溪南部,是著名的山水茶乡,安溪茶文化和古迹朝圣、休闲旅游好地方。全镇面积161.77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距离厦、漳、泉各100公里左右的路程,省道207线贯穿全境,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交通便捷。特色产业突显,经济繁荣,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虎邱属于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朝雾夕岚,温润舒适,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安溪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四大名茶”的主产区域,全国名茶黄金桂和佛手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辖区内有“华东桂花第一村”的芳亭村,以及安溪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苗后等。虎邱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早在宋元时期,虎邱称新康里,境内峰峦叠翠,山川明秀,胜景天成,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洪恩岩、骑虎岩观光朝圣景区,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墓;还有一百多年前由泉州传入金榜的布袋戏,清朝传入仙景村的太祖拳,以及酒瓶盆景文化等民间艺术。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了虎邱千年的鼎盛文明,旁注了虎邱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虎邱“山水茶乡”的深刻内涵,无不述说着虎邱往日的风采。 虎邱还是安溪著名的侨区和台胞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诸国的侨胞达到了五万多人,台胞近二十万人,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情牵两地,是支持茶乡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基本简介

虎邱镇,隶属福建安溪县,耕地面积约2.2万亩,山地面积1.05万公顷,林地面积8300多公顷,茶园面积800公顷,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故乡和特种茶佛手的发源地、安溪茶叶主产区、安溪茶文化和古迹朝圣旅游主要景区之一,也是东南亚、港台地区侨胞的主要祖籍地。

镇名传说

“虎邱”之名从“湖丘”演变而来。

民间传说,古时的湖丘一带是个大湖。在一次山洪暴发中,灾情危急,眼见洪水就要漫过兴仁湾。这时,玉皇大帝派来了牛神,在兴仁湾打开缺口,从而使洪水很快消退。可牛神却为救人而陷入烂泥之中,并变成了石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牛神,在兴仁湾兴建兴仁庙,并把兴仁湾内一带称为“湖丘”。不知何时,“湖丘”演变为“虎邱”,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历史上,虎邱的建制与隶属多有变更。

宋、元时期为积德乡新康里。

明、清为中六里的新康里。

民国时先后属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民国34年(1945年)又分属新康乡和宝溪乡。

新中国成立后,先属崇新区,后分属第七区与第八区、西坪区与珠洋区、官桥区与西坪区。

1958年10月属西坪公社;

1961年8月属西坪区;

1965年4月撤区成立虎邱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

1991年月改为镇建制。

现下辖湖邱、湖东、湖西、竹园、芳亭、金榜、仙景、美亭、福井、文美、少卿、林东、高村、石山、双格、罗岩、美庄、双都18个行政村。

2005年底全镇11032户,人口50791人。

 

地理环境

虎邱地处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朝雾夕岚,风和温润,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21℃,年无霜期350天,自然条件相当优越。放眼远望,青山绵亘,绿水长流,芳草遍地,鸟语花香,仿佛是一幅碧水丹山的风景画。这里还是黄金桂和永春佛手的发源地。正是这好山好水的生态环境,培育出许多蜚声中外、香飘四海的特种名茶黄旦(又名黄金桂)、佛手等。

 

茶叶特产

黄旦

黄旦为茶树名种,又名黄金桂,原产于虎邱罗岩,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

黄旦的由来相传为:清咸丰十年(1860年),罗岩灶坑村(今虎邱镇美庄村),有个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民俗,结婚一个月,新娘要返回娘家“对月换花”。当新娘返回夫家时,娘家送给新娘带回的要有一项“带青”的礼物,如植物幼苗之类,象征世代相传,子孙兴旺。王氏的“带青”之物为两株小茶苗,种植在自己屋旁的园地里,经夫妻精心培育,长得枝繁叶茂。第三年清明节 一到,夫妻适时采制;成茶后冲泡,未揭瓯盖,奇香扑鼻;揭开瓯盖,香气冲天。左邻左舍的乡亲前来品尝,连声喝彩,称它为“透天香”。年复一年,这种茶越种越多。因此茶是王淡传来的,故乡民习惯称之为“王淡茶”。因闽南方言“王”与“黄”,“淡”与“旦”谐音,加上此茶叶色黄绿,茶水金黄,故后来“王淡茶”渐渐演化为“黄旦茶”。清同治十年(1871年),罗岩茶商林宏德(“金泰茶”创始人)把“黄旦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华侨争相购买,一时供不应求,“黄旦茶”也显得更加名贵。此后,林宏德根据此茶色如“黄金”,奇香似“桂”,又改称为“黄金桂”。

黄金桂的“贵气”,主要显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黄旦春茶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其他品种早10余天,比铁观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条索紧结细圆,色泽金黄润亮。香气幽雅鲜爽,略带桂花香味,叶底“绿腹红镶边”,柔软明亮,素以“一闻香气而知黄旦”而著称,故有“未尝天真味,先闻透天香”之誉 。品饮之后,满口生津,回味无穷,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黄金桂以其奇异独特的品格和上市早的优势,赢得市场,备受青睐。19821月,安溪茶厂生产的特级黄金桂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5年,黄金桂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荣获“金杯奖”;1986年,又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1988年,“凤山”牌特级黄金桂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近几年来,安溪在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举办的茶王赛,虎邱镇生产的黄金桂包揽了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佛手

佛手,又名香橼种,原产于虎邱金榜骑虎岩。

佛手的由来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前后,骑虎岩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树枝条嫁接在香橼上,成为佛手种。因叶大如掌,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叶质柔软,酷似香橼叶,故又称为香橼种。佛手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较少,高产优质。制作乌龙茶,条索肥壮,香高味醇,风格独特;制作红茶,汤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1986年,佛手茶被定为福建省茶树良种。该茶被永春县大量引种,成为当家良种,产品闻名遐迩。闽中、闽东也有少量引种。

 

茶种基地

虎邱是公认的泉州市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农采用先进的“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法”,既能保持茶树的良种特性,还具有繁殖系数大,苗穗来源广泛,四季均可扦插和管理方便等特点,其茶苗根系发达,茎粗叶壮,品种较纯,移植成活率高,深受广大茶区的欢迎。现全镇年繁育茶苗面积30多公顷,每公顷按225万株计,年可出圃茶苗7500万株,销往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广茶区。据统计年产值1250万元,净利达950万元。

 

产茶名村

湖邱村

虎邱镇政府驻地,海拔180米。古称姚区,后因该地四面环山,似湖,故称湖丘,后雅化为湖邱。当地林氏肇基祖林源孙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在此建林氏家庙,以官桥上苑土塘林氏家庙为大宗,曰龙蟠祖,以姚区林氏家庙为小宗,曰湖邱祖。村委会设在草坂头,辖11个自然村。该村有前溪、后溪2条小溪,圭峰山初坑小溪流入前溪,有“九鲤入湖”之传说。村民主要为林姓。为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林挺生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为台湾台北市大同公司董事长,在台湾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湖东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0.8公里处,海拔170米。原属湖邱村,1961年析出,因位于湖邱东部,故名。村委会设在新楼,辖10个自然村。境内的圭峰山有著名的洪恩岩风景旅游区,岩中供奉显应祖师,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前右侧有百丈漈瀑布。村民主要为林、谢姓。

湖西村

在镇政府驻地西1.6公里处,海拔192米。原属湖邱村,1961年析出,因位于湖邱西部,故名。村委会设在山后,辖14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林姓。

竹园村

在镇政府驻地偏南3.7公里河谷小盆地,海拔220米。原称卓源。据说竹园周氏源出衡阳苏姓,先祖苏结于宋嘉祐五年(1060)由同安徙居安溪衡阳。宋元丰八年(1085)诸子分居,长子九郎分居东阳,传至七世苏可安徙居漳平卓安。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可安的后裔卓周复返安溪,定居卓源,搭寮养鸭为生,后于寮址破土建宅,似有人言:“卓周、卓周,此地非你所有,如欲得地,必须姓周。”卓周遂改苏姓为周姓。因所在地周围山麓竹林茂盛,“卓源”与“竹园”又谐音,民国后遂改为竹园。村委会设在竹园圩,辖33个自然村。因竹园溪由南向北将该村分为两大部分,故有溪东与溪西之称,溪东有前垵、寨仔仑、猪母额、岐田、溪岩、山格、新店、大金、长埕、圆质、南金、楼仔、田洋、香洋、庵村、下崎自然村;溪西有仁仔、芹前溪、蒲草巷、仁头、后垵、寨尾、前墘、新墘、陈厝、上乌石、下乌石、西山、大份、庄后、恒份、北墘、坝口自然村。 陈秀梅为中国帆船运动健将,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大赛,多次荣获金牌。村民主要为周、高、卢、陈姓。

永圈寨 宋朝年间,竹园是一片森林。永圈寨位于村东南小山头,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易守难攻。西面有一寨门,是山寨的通道。后来,山寨被强盗占领,扰乱村民,烧杀抢夺,民不聊生。乡人欲攻山寨,却难以攻取。后得知山寨最缺的是日用品。有一天,一人化装为货郎挑到寨前叫卖,骗开寨门,乡人攻入山寨,消灭强盗。是时,死者无数,血流成河,血水流入竹园溪一口深潭,潭水变红,后人将此潭称“血池潭”,该寨称为“杀人寨”。今寨的墙基遗址尚存。

芳亭村

虎邱镇芳亭村种植桂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遐迩闻名的“安溪桂花第一村”。现该村的半岭自然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这里所产的桂花花瓣饱满,香味芬芳独特,可用来窨制乌龙花茶,也可用以制作香水、香料等化妆用品,用途广,价值高。当地最大的一棵桂花树年产花可达150多公斤,以每公斤20元计算,平均每户每年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虎邱镇芳亭村又是一个盛产好烟叶的地方。该村现有520户,人口2400多人,家家户户都种有烟叶,种植面积13.4公顷,为晒烟专业村。其晒烟品质特优,味道香醇,风味独特,远近闻名。2003年,全村晒烟产量达30多吨,产值90多万元。

金榜村

虎邱镇金榜村有条不足500米长的街道,街两旁有20来家的茶叶机械厂,生产各式各样的茶叶初制机械,被人们赞称的“茶叶机械一条街”。茶叶初制工艺所需的设备,在这里都能买到。这些厂家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而创办的,产品质量好,实用、耐用,既减轻茶农的劳动强度,又提高茶叶产品质,增加茶农收入,深受茶农青睐。产品除本县销售外,还远销漳州、北京、广西、广东等地。茶业是虎邱镇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镇茶叶产量4500吨,茶叶加工企业118家,茶叶产值(以精制茶计算)2.5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48.3%

 

境内地名

(一)湖邱街

位于湖邱村。清末民初曾在今湖东村村址设圩市,称新康圩,因地理位置不适宜,不能形成集市。民国后期,又改在三重跳另设圩市,又因地缘、人缘及人口分布等问题不能成集市,群众赶集仍然集中在金榜圩。新中国成立后至1974年前,该地仅有几家打铁店和一家榨油坊的石头街。当年供销社在山坡上兴建营业所和门市部,建筑面积833平方米,从而形成一条小街。后虎邱人民公社将茶站、银行、邮电所、税务所、工商所、粮食等企事业单位规划建设在公社社址周围,拟建一条功能较齐全的镇区街道,因“文化大革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街道、圩场缺乏规划性,建设布局分散,未能达到集市功能。1985年,县规划建设部门对虎邱镇区建设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县工商局投资15万元建设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1988年竣工交付使用。市场内设有东西走向街道两条,南北走向街道4条。主街东自虎邱大桥,西至良种场以下,沿公路两侧建有粮站、交通管理站、税务所、农械厂、综合场等,全长1200米,宽5米,中间又有4条横街向南横穿,从而逐步形成街市。2003年,随着洪恩岩旅游风景区的建立,每15分钟有一班安溪至虎邱洪恩岩公交汽车通过该地,游客相对较多,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群众赶集习惯,湖邱街尚缺乏集市环境,群众赶圩仍以金榜圩为多。

(二)金榜街

位于金榜村。成圩的时间早于湖邱。从金榜五府公宫至虎邱大桥,全长1000米,宽8米。原属省道212线(207线),安溪通往县内南线乡镇及华安、漳州等地的主要交通干线。1995年,该公路进行拓宽改建,另辟路段,并在公路两侧兴建商店楼房。1999年,镇政府着手建设金榜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占地1公顷,成为虎邱的主要集市。

(三)罗岩圩

位于罗岩村,处于往安溪、长泰、华安交叉点,原省道212线(207线)路段,全长1000米,宽12米。街市形成始于清末民初,原仅有几家小店铺。19647月,对其街道进行扩建,茶站、信用社、供销社等单位沿街设立,成为山区中的集镇之一。

(四)卓源圩

位于竹园村。街道很小,只有几家店铺。后圩场自然消失。

(五)林东圩

位于安溪通往长泰公路两侧。供销分社曾在该段公路旁兴建一座门市部。20世纪70年代曾设圩市,后自然消失。

(六)美庄圩

位于美庄村。圩场设在该地公路两侧。

 

旅游资源

虎邱属戴云山脉延伸部分,境内峰峦叠翠,山川明秀,胜景天成,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较为著名的有洪恩岩风景旅游区、骑虎岩风光名胜、百丈漈瀑布和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墓葬等,通过十几年来的招商引资,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并取得显著成效。

洪恩岩

古刹洪恩岩位于虎邱镇境东侧圭峰山上。相传南宋建圭峰岩,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移建于今地,改称洪恩岩。洪恩岩景区地形开阔,环境清幽,有名山、秀水、奇石等大自然风光美色。景区中虎、狮、象、凤凰,弥勒等形胜,形成“狮象把水口,仙人戏瑟琶,凤凰喜相会,弥勒笑迎宾”的胜景;三条溪流汇于岩寺前,不仅有天造地设的山门眺景、寺门镇威、凤观景亭、古风佛石、观音圣潭、盘古圣石、石上圣泉、莲花石座、学士岩洞、岩层瀑、神来石、石拱古桥、放生岩池、狮狗过溪、石蛙争春、石龟石蛇、百丈瀑布、洪恩夜景、岩游览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又有中央电视台拍摄的2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主场景之一的——宋代大木屋等景点。秀美的风光,宜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年游客量达50多万人次。

古岩寺

虎邱镇金榜村北侧二公里处有座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的古岩寺,因所在地形如“飞凤朝天”而称为飞凤岩,后改称骑虎岩,沿袭至今。

飞凤岩之所以改称为骑虎岩,民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安溪有个县官,任内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他手下的衙役,每次到乡下征收钱粮,总是依仗权势,横行霸道。衙役中有小衙差,年方16,心地善良,为养家糊口,不得以到衙门当衙役。他看不惯衙门的所作所为,更不想干那伤天害理的事。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仙人告诫他:“明天须救活13命,要不将大祸临头。”次日,他来到乡下一家贫苦农家催收钱粮。家贫如洗的老妇人实在是无粮可交,只好要把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杀掉来孝敬他。小衙差往鸡窝里一瞧,窝中有12个鸡蛋,连同母鸡正好13条命,不由心里一惊,说声“不要杀了”,就匆匆地离开了。于是,他决心出家为僧,来到飞凤岩恳求住持老僧收留。老僧为察其诚意,要他断食7天方可受戒。小衙差坚持到第6天,已四肢无力。第7天清早,老僧又命他到岩前挑水,走到半山,见到一只老虎猛扑过来。小衙差对虎哀求道:“师命尚未完成,望宽延几时。”但见老虎竞收敛凶威,就地蹲着。当他完成师命后来到老虎身边,却见老虎毫无伤人之意。小衙差随即骑上虎背,老虎则呼啸一声腾空而起,消失在西边天际。对此,人们无不称奇,特塑骑虎禅师一尊在中殿奉祀。故中殿有对联曰:“骑催千里风尘断,虎啸一声山月高。”

骑虎岩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岩寺周围有不少历史遗迹,如仙公殿、品茗阁、拳头埔、坐化处……岩下溪边怪石林立,还有传说神奇的醉仙石、仙人洞、姑嫂潭、出水芙蓉、五鼠争槽等。正如游子亭楹联所说:“风影、仙踪、佛手,古岩遗神韵;晨钟、暮鼓、吊桥,游子动归心。”

漈瀑布

虎邱镇境内有两处百丈漈瀑布:一是位于洪恩岩前右侧的百丈漈瀑布。县志载:“漈水百余丈,树木幽胜。”瀑布如修长的白衣仙子,飘然立于悬崖之上;站在崖底,只见从天际边铺排而下的陡崖上,露出一道道深刻的瀑痕,湿湿的,亮亮的,犹如美丽的少女脸庞上那忧伤的泪痕。有道是“日照万卷画,一雨千泪崖”。现因水流变小,只能于雨后观赏其壮观了。二是位于罗岩村罗岩溪的百丈漈瀑布。罗岩溪发源于西坪镇赤水寨,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1.78平方公里,溪流到此处,河床急剧跌降,故有“百丈漈”之称。罗岩百丈漈飞瀑高程258米,潭深16米。水飞流直泻,珠滚玉抛,大小圆珠滚落龙潭,奏出一曲轻柔委婉又刚劲雄壮的大自然交响曲,无数水雾象霞霭点缀其间,其壮丽景象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现惜也因水电的开发而湮没。

名古墓

虎邱境内还保存着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的墓葬。墓葬位于金榜村牛眠山麓,墓上有封土,东南向,墓碑高一米,辉绿岩质,楷书阴刻“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墓”等文字。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安溪赤岭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登进士第,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他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任多惠政。他博学多才,著作颇丰,其《口技》一文于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脍炙人口。

 

故里名人

虎邱钟灵毓秀,人才荟萃,代有人杰,较为知名的有林朝阳、詹廷英等。

林朝阳

林朝阳(1810—1862年),字罴章,号桐轩,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人。早期在汕头开设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开辟福安街一条。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弃商从政。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举荐,先到四川押运铜锭,后到潮州任职。历任潮州府同知,潮州府粮捕,潮州府海关税务官,被称为“潮州林三府”。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外抗敌军侵扰,内治不法干商,有效地维护潮汕一带沿海的社会治安。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钦赐“绩著韩江”一匾,予以表彰。清同治元年(1862年),他病卒任上,清廷特钦赐“克襄王事”一匾,对其一生功绩作了肯定。

詹廷英

詹廷英,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人。青年时往日本神户开办纺织厂,后在厦门开设针行,成为富商。他热爱祖国,热爱公益事业,曾献巨款给中国红十字会。为表彰其善心,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王震题赠“爱国爱群”等匾额三块,以资褒扬。

近代以来,虎邱更是英才辈出。已知有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中学高级教师等百余人。

周石卿

周石卿(1918—1993年),别号磨不磷氏,虎邱镇竹园村人。从小发愤,广涉博览,以其不断进取的精神,从一个祖传的乡村医生而成为高等中医学府——河南张仲景中医大学名誉教授。他从医60余年,除医疗、教学外,著述颇丰。有《伤寒论》等,共100多万字,并在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事迹被载入《当代名老中医》和《中国医学家荟萃》。

陈秀梅

陈秀梅,1966年生,虎邱镇竹园村人。为国家帆船队队员,我国帆船运动健将,曾多次参加全国、亚洲、奥运会等重大帆船比赛,共荣获国家级以上金牌10枚,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

此外,还有厦门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周勇胜,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林桂清,全国战斗英雄陈树木等。

 

侨胞桑梓

虎邱是海外闽籍侨胞的主要故乡。侨胞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数近5万人。他们当中有不少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如新加坡著名富商林庆年,热心居住国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在推进华文教育中贡献巨大,被新加坡侨界誉为“有功民族之举”,成为众望所归的侨领。

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林木荣,主要经营锡矿、石油、建筑、地产等行业,担任多家公司董事主席。历任马来西亚安溪总会副会长、雪兰莪安溪会馆执行董事等职。1977年获雪州苏丹封赐太平局绅(JP)及PJK有功勋衔。19813月再获封赐皇室拿督DKRS勋衔。他情系桑梓,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捐资支持家乡多项公益事业建设。侨亲林栋春捐资翻建、扩建虎邱中心小学。侨亲林友忠捐资兴建后林小学、后林水泥路和前玉大桥。广大侨亲为建设家乡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事迹在故乡被广为传颂。

据《台北文物季刊》记载,台北25个姓氏中的周氏、林氏便来自虎邱,在台湾虎的邱籍乡亲有30多万人,他们当中不乏有政界、军界、商界名人,林挺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台北林东山堂林氏宗亲林挺生,1969年后当选国民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并任中常委,现任台湾台北市大同公司董事长,在台湾各界有很高的知名度。

 

基础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虎邱这片飘香的土地上,各项建设如春潮汹涌,不断取得新的业绩。

交通通讯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虎邱的交通快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公路四通八达,省道207线贯穿全境,集装箱直达镇区。现已全面实现村村道路水泥化。

通讯便捷,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全镇电力充足,电源稳定。

水力电力

百丈漈水电站位于虎邱镇罗岩溪下游,为虎邱重点招商项目。坝址控制集雨面积49.03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海拔高程495米,总库容20万立方米,电站设计水头落差265米,发电引用流量2.6立方米/秒,装机容量5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197万千瓦时。电站于1999518日破土动工。200111月建成发电,投资概算2100万元。百丈漈水电站的建成发电,大大缓解了安溪西南部电力紧张状况,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装机容量2500千瓦、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虎邱电厂技改项目也已正式投建,并即将建成投产。全镇现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装机容量7500千瓦。

医疗设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参加合作医疗人数4189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3.06%,比2004年增长39.48%,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

虎邱的文教事业同步发展。境内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其中罗岩中学与罗岩小学于20047月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罗岩学校)。

安溪茶校由安溪职校与安溪县第十五中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

安溪职校原是一所融学历教育、就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学制灵活、专业门类较多、办学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是闽南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也是安溪唯一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该校前身为安溪第十五中学职教部,1981年秋转轨创办职业高中,同时创办晋江地区技工学校安溪分校。1988年,增设职业中专班。1990年,职教部改为安溪职业学校。1993年,经省教委批准升格为福建省安溪职业中专学校。1994年与初中部分离,独立设校。同年,技工分校更名安溪技术学校,随即跨入省级合格技校行列。2000年,安溪职校进入省级重点职校行列。2001年,该校首创“3+2”五年制高职大专,成为泉州市同类学校唯一创办高职大专的办学单位,先后开设茶叶、茶艺与营销、电子、现代通讯、文秘公关、办公自动化、涉外财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工、机电、工模、水利工程、水电运行、环保等10多个专业。其中茶艺师、评茶员获准鉴定高级工资格,成为泉州市同类学校唯一获准鉴定高级工资格的单位。学校认真执行劳动预备役制度,利用校鉴定站对在校生全部实行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大力推行“两种证书”制度,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997年后,毕业生双证获得率达到100%,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了方便,历年就业率达98%以上。历届毕业生700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活跃在各行各业中,不少人成为企业的厂长、经理、管理中坚、技术骨干,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安溪职校还是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省首批实施“燎原计划”试验单位、省教改试验学校。19881999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合格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陶研先进集体。

 

未来展望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虎邱立足镇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产值5.1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5.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8元。当前,勤劳勇敢的虎邱人民紧紧围绕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环境吸引力、保持社会安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这一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计划生育、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等七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培植五大区域特色经济,不断谱写全镇社会经济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