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凤城镇,地处安溪县境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因城北凤冠山形似凤凰展翼而得名“三峰玉峙,一水环回”,素有“龙凤名区”的美誉,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始,一直是安溪县治所在地,著名的侨乡和文化古镇,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13.26平方公里,辖25个社区居委会、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0993人。2024年,全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485位。
历史沿革
凤城镇历史悠久,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始,一直是安溪县治所在地。自古以来,隶属多有变更。宋、元为归善乡永安里,明、清为归善乡在坊里。民国期间先后属县城区、城苑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年2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美法、先声、上山属城厢人民公社,吾都属仙苑人民公社。1965年4月成立城关镇,1969年并入城厢人民公社,1980年8月恢复建制镇,辖祥云、上西、下西、小东、东北6个居委会和美法、上山、吾都、先声4个大队及同美农场。1981年11月改为凤城镇至今,1995年后,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总量不断增多,辖区面积从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13.26平方公里,现辖上西、下西、南街、祥云、东北、小东、凤山、东岳、朝阳、先声、北石、凤明、华新、龙湖、祥都、朝凤城东、蓝湖、兴安、华龙、华凤、登科、文昌、湖滨、清水湾25个社区居委会,吾都、上山、美法3个村委会。
气候环境
凤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5℃—21.3℃,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无严寒。全镇林地面积581.36公顷,森林覆盖率42.26%。
经济发展
2024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5448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984万元(同比增长22.2%);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54.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26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额3.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9亿元。
拥有美法工业园区、吾都工业园区、上山工业小区、闽商投资区等工业园区,主要产业有藤铁工艺、电子商务、服装鞋帽、包装印刷、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等。民营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余家。
教育强镇
辖区内拥有安溪一中、铭选中学、凤城中学、金火中学、实验小学、沼涛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逸夫实验小学、第六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第十七小学、凤城吾都小学等13所县直、镇直中小学校,1所民办学校恒兴中学。有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三实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美法分园)、培文丽馨实验幼儿园、培文霭华实验幼儿园、第六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第十七幼儿园、第十七幼儿园(清溪分园)、凤山幼儿园、凤城中心幼儿园等县直幼儿园12所(包含2个分园),民办幼儿园16所。
旅游名镇
辖区拥有文庙、城隍庙、明代雁塔、廖俨纪念馆、詹敦仁纪念馆和凤山风景旅游区等名胜古迹。
①安溪文庙,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闽”之誉。后存建筑为清初重建之遗物,被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安溪东岳寺,原名东岳行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供奉东岳仁圣大帝及阎君大帝等神明,寺院今存在主体建筑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建筑。
③安溪城隍庙,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素有“八闽第一,五邑无双”美誉,经查《八闽通志》及《泉州府志》,安溪城隍庙与福州城隍庙、长汀县城隍庙为全省最早城隍庙。
④廖公祠,肇始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旨在褒扬廖长官(名俨字端庄)开发小溪场(今安溪)之功德。于一九八九年春确定,廖公祠迁址凤山南麓,扩大规制,更名为“廖长官纪念馆”。
⑤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前身为“清溪县开先令詹公祠”(俗称“开先祠”),980年改建祠宇为“清溪县开先令詹公祠”,以缅怀先令“爱民如子,惠利及民,清修砥节,廉顽立儒之风”。
⑥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是一个集茶文化、寻根觅祖、宗教朝圣、强身健体、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城郊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⑦雁塔,塔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凤城镇的东南面,以条石砌成,共五层。现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